第二百八十一章 第一波報複(1 / 2)

眾所周知,歐美發達國家的稅務政策龐雜紛繁,各種名目的稅務征收條令讓稅法相對簡單的華夏人瞠目結舌。

作為社會民主黨和福利國家製度的大本營,歐洲國家一直就有較高的稅收傳統。

自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公民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持續低迷麵對高漲的公共開支赤字,為了保障國家的財政收入用以維持基本的社會福利體係,歐洲國家不得不想方設法開源節流。在盡量削減開支、嚴格征收已存在的稅種的同時,開辟新的稅種,以求實現收支平衡。

而就在這種大環境下,英聯邦如愚人節玩笑般的“臥室稅”橫空出世。

“臥室稅”顧名思義,就是英聯邦要對每家每戶空置的臥室征稅。雖然這個稅種隻是針對於那些住政府廉租房的人開刃,可是心思之奇巧已足夠讓人啼笑皆非。

也因如此,歐洲各國的財政部長簡直就是麵目可憎、神憎鬼厭,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治家群體,必須忍受公眾大把的抱怨與嘲諷。

而就是在這麼一群“不受歡迎”的財長領導下的稅務部門,儼然也是歐美各國政府部門中最難纏的所在。

據說就連米國的“f字頭”和英聯邦的“m字頭”這種讓人聞風喪膽的權力部門,麵對神出鬼沒、無孔不入又奪命追魂的稅務部的時候也是頭疼不已,退避三舍。

歐美對稅務政策的貫徹實施可見一斑。

而這次吳董事陷入調查風波,也是因為違反了英聯邦“公司稅”而造成的一條導火索。

“公司稅”就是公司所得稅。

在英聯邦的稅務政策中有一項明確標準:董事會議所在地是確定居所的基本標準!

也就是說,不管公司注冊地與企業進行實際活動地點是不是在英聯邦本土,居所在英國就是居民公司(董事會議所在地等同居住地),居民公司要就按其在全世界範圍所得向英聯邦繳納相應稅務。

而吳董事違反的正是這一條稅務法令。

做為一個生意人,吳董事深諳“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道理。“仕方”雖然是他所有投資中的重點,但並不是唯一。他所涉及的生意和投資項目遍布世界各地。

為了規避英聯邦的“公司稅”,吳董事用空殼代理公司的名義瞞報了自己的公司所得,嚴重違反了英聯邦稅法。

除此以外,吳董事還鑽了英聯邦“公司稅”的一個空子。

在英聯邦“公司稅”中有加速折舊的規定,以及當納稅人將某些營業資產的銷售收入再投資於另一資產時,對其資本利得延遲征稅的鼓勵措施。以實現政府鼓勵資本投資和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的政策。

而吳董事利用關係人名下的空殼公司進行虛擬折舊和虛擬再投資,利用“公司稅”的漏洞以享受延遲征稅的鼓勵政策。

如此這般一番操作下來,吳董事躲避稅收的所得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了。

介於歐美銀行業對於個人賬戶監控之嚴格,為了洗白自己這筆被昧下來的稅金,吳董事故技重施再次利用空殼公司進行操作,這筆錢也就成了他的合法投資所得。雖然也小小交了筆稅金,但是和省下來是相比,這點錢簡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