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多寶神佛(1 / 2)

想不到,佛陀雖已看到她們,都已剃了光頭,披唆賣模但卻並未改變最初的原則,佛陀說:“你們要問這些事嗎?不過我可告訴你們,大愛道,你們可以剃除頭發,披著漫條無祠賣模在家乃至盡形壽,堅修清淨梵行,若能做到純淨圓滿,無垢無染的程度,同樣可以得到無上的利益安樂。”

大愛道又作了如上同樣的再三懇求,佛陀還是不承認她們出家的要求。

現在,大愛道感到失望了,感到無以告求了,感到空虛、惆悵,無以自抑、無以訴說的悲哀,她離開了佛陀,茫茫然地站在門外,痛哭流淚!

此時,佛陀的侍者,阿難尊者,適巧從門外進來,見到佛的姨母,站在佛陀的門外,正在悲傷的哭泣。阿難尊者心腸最軟,但他尚未證到阿羅漢果,他對佛陀的心思,更是莫測高深,但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使他非常同情。他近前去問明了大愛道哭泣的原因,便對她說:“答彌,你且不要傷心。你等一會,讓我去為你們再向佛陀請求一下試試看。”

阿難尊者非常尊敬佛陀,佛陀也特別愛護阿難尊者,他經常隨侍在佛陀的左右,所以說話比較方便,尤其他想到大愛道是佛陀的姨母,在撫育佛陀的恩情上說,也等於是佛陀的母親,所以他想,佛陀應該允許大愛道出家的要求。但他頂禮了佛陀之後,也是用技巧的方法向佛陀請示:“世尊,我想請示一個問題:有沒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呢?有沒有女人在佛教中出家之後,也能堅修清淨梵行,證到四種沙門

聖果呢?”

佛陀知道阿難尊者問話的用心,是為了替大愛道求情,但佛陀還是照實告知他說:“是的,有的,在過去諸佛的時代,都有四眾弟子,那就是男人出家為比丘,女人出家為比丘尼,男人女人,在佛法中出家,如法修行,都可以證到四種沙門聖果,從初果預流到四果離欲的阿羅漢,男女一律平等。至於在家學佛的男女,便是優婆塞與優婆夷,如法修行,除了不得阿羅漢果,都可以證到三種聖果,從初果預流到三果不還,男女也是平等。”

阿難尊者靜靜地聽完佛陀的開示之後,接著就說:“既然如此的話,世尊是不是也可以準許女人出家呢?”

佛陀聽了阿難尊者的請求,顯得非常嚴肅,佛陀說:“阿難!你不要多管閑事,你不要替女人請求在我的佛教中出家,你不要為佛教製造不幸的命運。你要知道,如果允許女人出家,我的佛法,便不能久住於世,正法住世的時間,便要減少五百年。許可女人出家之後,想出家的女人必然很多。

譬如一個人家,男少女多,這個人家一定不會興旺,一定難防盜賊的偷劫與損害;所以女人出家,破壞正法,也是如此。阿難!又像種田人家,苗長穀熟之際,忽被狂風所吹,冰雹所打,損失必定慘重;女人出家,對於正法而言,也是如此的不利。阿難!再像收園田,即將成熟之時,突然遭受到病蟲那質,收成一定很差;女人出家,對於正法而言,也有同樣的不幸。所以,你不要為女人求情。”

“是的,世尊。”阿難尊者又接著奉勸佛陀道:“女人出家雖然對正法不利,但是,大愛道是世尊的大恩人,佛母命終之後,全由大愛道來撫養乳育世尊的,念在這分母子的恩情上,難道就不該度她出家嗎?”

“阿難!你的話不錯。”佛陀又繼續說下去:“大愛道對我,的確恩重如山;但是,我也並非不知報恩,為了整個佛法的命運,為使正法住世的時間更久,為使能有更長的過程接引更多的眾生來信佛學佛,而走上解脫之道,所以我不能循了個人的私情,而放棄更多的眾生。

同時,以佛法的角度來說,無有不報父母之恩的道理。若以凡夫而言,為人子女者,雖擔父母置於兩肩,經過百年,不生疲倦,亦未能報大恩。所以在佛法說,最要緊的,是使父母信仰佛教,得見四諦真道,走上解脫生死之途,此實非同單供養衣食者可比。但是,我已使得大愛道在聞法之中,得知三寶,皈依了三寶,受了五戒,明白了苦、集、滅、道的四聖諦理,已經證到了初果預流,她將必定解脫,所以我已報過大恩了。”

“是的,世尊。”阿難尊者雖然聽了佛陀一番開示之後,覺得佛陀拒絕女人出家是很有道理的;但他一想到大愛道尚在門外哭泣,尚在門外等待他的好消息時,他又不禁鼓足勇氣,向佛陀再三懇求了,他說:“根據佛陀的開示,過去諸佛,都有四眾弟子,故願世尊也同過去諸佛一樣,準許女人出家;女人出家,受了比丘尼戒,既然也能同比丘一樣,最高可以證到阿羅漢果,故願世尊也給她們一個即身證得四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