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瞧我的驚豔亮相(上)(1 / 2)

第三十九章瞧我的驚豔亮相(上)

十萬人呐,在這個時代,十萬人級別的大戰意味著什麼——溫泉關大戰,麵對20萬波斯兵的斯巴達三百勇士,還需要八十年才能誕生。

事實上,當時距離伯羅奔尼撒戰爭還有大約百年,貌似斯巴達還沒有崛起,成為希臘的絕對力量。所以這時代,晉國人就是中國斯巴達人——哦不,以時間先後順序看,應該說:斯巴達是希臘的晉人。

……不對,晉國都動員到了“老幼孤疾,歪鼻子斜眼”之徒,師偃怎說隻有十萬人上陣呐,難道晉國隻有這麼點人口?

春秋計算士兵的方法與後來不同。春秋時代士兵屬於“士”族階層,在當時“士”是一種榮譽稱呼,不是隨便任何人都有資格稱為“士”,也就是說;不是任何人都有資格上陣殺敵的——這樣的人需要被家裏用錢堆著裝備起來,而且他從小到大不幹家務活與農活,專門練習殺戮技巧。

在當時那種底下的生產力水平下,一般家庭養不起“士”,他是貴族,是高高在上的“戰士”!

而在冷兵器時代,一名專業士兵在戰場上至少需要五至24人伺候,這些人將負責耕作“士”的土地養活戰士、負責“士”的後勤供應以及“士”的武器保養……以及看管、統計“士”的戰利品。

所以,春秋時代所說的士兵人數,指的是實打實的、上戰場的“戰兵”人數。

等到了戰國時期,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士”這個詞也越來越弱化,各國才把後勤兵、輜重兵、夥夫馬夫等也算在“士兵”人數中,以虛張聲勢,詐稱兵力雄厚……

等到了漢代,按魏武曹操的說法,兵力統計“慣例以一當十”,即:一萬“士兵”可以詐稱十萬,但上戰場的也許隻有一千人。

“不止十萬啊!”齊策看著******,神情激動的盤算:“如今晉國一個旅的編製是一千五百人,五旅為一個師,五師為一軍,這就是說:我們一個軍得有三萬人。如今四軍齊出——參戰人數至少達到十五萬人。

另外,鍾離盟會上,盟國答應出兵助戰,如果我們的盟國按約定出戰——就算他們出兵五萬吧,這樣,光我們晉軍這一方就能有二十萬士兵參戰。若楚國方麵兵力相當的話,那麼,這是一場四十萬人的大戰,需要找一個大的戰場,才能容納交戰雙方。”

東郭離插話:“楚國方麵應該不止二十萬,我聽說楚國方麵有南方各個蠻國助戰,加上倒向他們的鄭國,他們的兵力算二十萬人,那還是少算的。”

趙武打了個哆嗦,不知是激動的還是什麼:“四十萬人的大戰……我們拚盡力量才發展了兩三千甲士,放到四十萬級別的戰場——四十萬‘士’的戰場,能濺起一個小水花嗎?”

這兩千人丟到戰場上,估計連個聲響都聽不到,就會被淹沒。

趙武若有所思的繼續說:“要從四十萬人交戰的戰場上,逃出一條生路來,那可是一個高難度動作,其中的驚險不亞於一場大片……策,養由基參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