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智者之間的對話
趙武擺了擺手,製止了大家的議論:“也對,國君太年幼了。我聽說無論男女,過早的貪戀****美色,最終,那種人都壽命不長久。就如同麥苗,它長不高,還沒有長成熟的時候,你強行拔一拔苗子,它不僅不會會瘋長,反而會過早死亡(拔苗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
目前國君還沒有發育成熟啊,個子都還沒有長高,身材還沒有定型,在成長的階段,我們不應該讓國君沉迷於房中事務……就按子產說的辦,給國君身邊留下兩位女子侍奉,其他的,都趕出宮吧。”
中行吳經過數場變故,眼見得趙武的改革措施讓晉國充滿希望,他已經搖身一變,成為趙武的堅定粉絲,聽了趙武的話,他厲聲附和:“沒錯,我等辛苦努力,不就是為了君上能夠安享成果,如今君上還沒有長成,就過早的享受,這對君上未嚐不是一種危害,君上若有變故,我晉國又得政局動蕩……要我說,宮中女人應該一個也不留,全是趕出去。”
魏舒咳嗽一聲:“畢竟是君上,畢竟君上是天下霸主,身邊沒有幾個侍奉的人也不好……我看,留哪兩位女人,讓君上自己挑選誰留下,我們遵從君上的意思。”
趙武站起身,下達了最後命令:“就按魏舒說的辦。”
一行人走出國君的大殿,趙武仰臉看看天空,天空中飄飄揚揚的下起了雪花,他長出一口氣:“太好了,下雪了,瑞雪兆豐年,明年的旱情會得到緩解。”
子產趕緊上前,拱手詢問:“元帥,關於陳國的事……”
趙武一擺手:“陳國的事情,回頭再說吧。我們先把眼前的災荒應付過去。”
緩了口氣,趙武轉向晉國卿大夫們,他細細觀察了卿大夫的臉色,指點著中行吳與程鄭,說:“在如今這種情況下,我們似乎應該考慮給國君大婚了。如今天底下適合與國君結親的唯有齊國與秦國,你們二位出使齊國、秦國,進行敦睦外交,請順便看一看兩國是否有合適的對象,好讓我們替國君做出安排……嗯,如果你們發現了合適的對象,可以直接替君上下聘。”
趙武之所以說“天底下,適合與晉國國君聯姻的對象隻有齊國與秦國”,是因為晉國國君屬於姬姓,而春秋時代講究“同姓不婚”,剛才子產譏諷晉平公連同姓女子都貪戀,也就在於此。
這世界,唯獨秦國國君贏姓,齊國國君薑姓,除了這兩個國家外,楚國也是一個外姓,但楚國屬於敵國,齊國一向桀驁不馴,因此,過去晉國國君可以選擇聯姻的對象,最佳對象是秦國,這也就是成語“秦晉之好”的由來——“好”,在古代意思是“通娉”。
如今,作為天下霸主,刨除政治因素的考量,即使秦國與晉國關係再惡劣,即使齊國再喜歡背後搗蛋,晉國也隻能捏著鼻子從這兩個國家選擇自己的“第一夫人”。
中行吳拱手:“喏!”
程鄭拱手:“喏!”
這兩人回答完畢,韓起插話:“你兒子趙成的婚禮得趕快舉行,我韓氏嫁女兒給趙氏,不知道誰肯陪嫁?”
魏舒搶先回答:“我魏氏雖然與韓氏不是同姓,但也願意陪嫁一個嫡女。”
趙武的嫡長子趙成娶妻,三荀因為血緣關係太近,無法插嘴,而範鞅則恨不得背後搗點亂,所以他扭過臉去假裝沒聽見。
趙武伸出手去,感受著飄飄落落的雪花落到手心,讓手心感到一片冰涼,他慢慢的說:“趙成的婚事……我還要跟韓氏說一聲,戎氏、狄氏部落是我趙氏的附屬,我趙氏從先祖(趙盾)那裏就有娶戎狄女為妻的先例,為了鞏固趙氏對戎狄的管轄權,趙成的側妻必須是戎狄。”
叔向在一旁插嘴:“我羊舌氏是小領主,趙氏嫡子的婚事我們插不上手,但我聽說趙午與嫡長子大約年齡相仿,不知道我羊舌氏有沒有機會嫁入趙氏?”
趙武稍稍一思索,點頭說:“沒錯,趙午馬上要加冠,而後拜在趙成門下,作為臣下。午兒這孩子也該成親了,我便聘羊舌氏為正妻。”
孫林父挺了挺胸膛,插嘴:“我戚氏與趙氏關係不淺,以前我來新田城的時候,總是借住趙氏的府邸,我家幼女比較看好趙丹,不如借這個機會,請趙氏許可我嫁女給趙丹。”
孫林父這一開口,晉國其他的大夫立刻露出垂涎欲滴的神情——趙丹是什麼人,那是王卿單靖公最寵愛的女兒生下的孩子,趙武也比較寵愛這位王女單婉清,孩子沒出生就為這孩子築造了邯鄲城,後來,雖然因為趙氏家臣的反對,邯鄲城並沒有落實到趙丹頭上,但這幾年,單婉清借著父親在虎牢城的關係,大肆倒賣趙氏物資,替兒子積下了一份豐厚的財產,而趙武顯然也不會虧待這個孩子,所以,即使趙丹做不成趙氏的家主,也能作為晉國的富豪。
因此之故,孫林父話音剛落,晉國的大夫們眼珠閃閃亮。
魏舒看到大夫們的神情最先警覺,他急不可耐的插嘴:“我魏氏願意嫁一女進入趙氏,而我兒子比較鍾情藍兒,不知趙氏肯否把藍兒嫁入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