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附庸國的士兵們
中行吳長久以來督造的成果終於顯示出來——晉軍的戰船沒有用體型小的戰船充數,全是狹長而靈活的巨舟。
趙武就是乘坐戰船而來的,他抵達的那一刻,巧了,遠處的江麵上,還可以看到楚王戰船離去的背影。
晉國的戰船是從穎水一路南下,而胡國正是穎水與淮水的交彙點,從這裏拐向西南,則是蔣國,蔣國過後就是郢都。
中行吳是典型的老式貴族,他也看到楚王離開的艦隊,但趙武沒有發話追趕,他樂得裝糊塗,掩飾性地躬身說:“元帥,請登岸。”
趙武望了楚國遠去的戰船背影,心裏卻想著“墨子”開篇談到“墨子”與“公輸班(魯班)”那場爭論,那場爭論大約發生在一百年後吧,一百年後,公輸班製作出一種新式武器,這種武器就是“鉤子”。楚軍有了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之後,在與吳國的水戰中獲得了壓倒性勝利,楚軍士兵用鉤子勾住吳國戰船,然後開始“跳梆戰”。
吳軍的長項在弩弓,楚軍的長項在人多勢眾,“鉤子”的發明使得楚軍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長項,從此之後,南方水麵上,吳國戰艦徹底消失了。
稍後,公輸班又發明了“梯子”——從此中華民族有了“梯子”這種工具。楚軍得到這一劃時代的武器後,立刻決定全麵性攻打吳國,墨子聽到這個消息,特地從本國趕到楚國,與公輸班較量。墨子發明了“城樓”,針對性的克製了公輸班的“梯子”;然後他發明了強大的“守城弩”,克製了公輸班的“鉤子”。
公輸班九次攻擊,墨子九次化解,然後墨子提出了自己的理論:不攻。
這應該是《墨子》那本書裏,在開篇就講授的,它奠定墨子學說的理論基礎。
書中記載的“梯子”與“鉤子”是中國首次記錄在書冊上的形勢武器——而在此之前的偪陽之戰,孔聖人他爹,還是扯著守軍垂下的白布登城,從而獲得了明彪史冊的勇猛。
現在,曆史已經麵目全非了,“鉤子”與“梯子”這些破玩意,輪不到魯班大師來發明,趙武家在修繕廚房的時候,已經順便發明了它們。隻是不知道,當晉楚兩軍水戰的時候,晉國人突然亮出了“鉤子”這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楚軍會是什麼樣的表情?
而且,趙武現在擁有的可不隻是“鉤子”、“梯子”,他還有力量強大的“床弩”與“投石車”、“撞車”……,不知道這些武器在郢都城下一一展開的時候,楚軍該什麼多麼的驚愕?
但風胡子會驚愕嗎?
想一想,這世界未免有點可笑——製作精良而小巧的弩弓已經發明出來了,但“梯子”、“鉤子”等基本工具卻要一百年後,才能正式記載它的誕生。論起來,製作連發手弩的技巧與難度,要遠遠超過“鉤子”與“梯子”等簡單工具。怎麼這時代,科技樹的秩序顛倒了,不由得人們對風胡子的身份產生疑問。
中行吳小心地讓過趙武,讓趙武首先登上岸邊,稍後,他邁動腳步,也跟著上了岸。
終於腳踏實地了,晉國的元帥深深地吸了口氣,這處岸邊依舊是一副慌亂景象,楚王撤走的時候,丟棄了大量的輜重,以及來不及帶走的從人,當晉軍戰船隊出現的時候,那些被拋棄的人仿佛世界末日來臨,在岸邊瘋狂地呼喊著,期望他們的呼喊能讓楚軍的戰船返回。
他們注定要絕望。
等到晉軍戰船靠岸的時候,岸上無人有抵抗心思,不否認地跪倒在原地,等待晉軍受降,也有部分人絕望地拋下兵器,脫下鎧甲,衝著深山老林跑去,從此不知所蹤。
趙武登上岸之後,他背著手轉了一圈,此時趙武的護衛正魚貫地登岸,並在趙武身邊形成防護圈,他們揮動著武器,大聲嚷著:“所有人低下頭去,禁止抬頭觀望,禁止移動腳步,如有違抗者,格殺勿論!”
隨著登岸的士兵越來越多,警戒圈不斷地向外擴展,稍後,又以艘戰船靠上碼頭,船上放下了繩梯,許多士兵等不及搭好船板,便攀著繩梯而下,涉水奔向岸邊。此時,遠處的城池中已經冒起了濃煙,這是入城的晉軍點燃煙火信號,通知順流而下的戰船隊。
路上來的是趙氏遊騎兵,帶隊的是趙成。
這個活輕鬆,隻需要騎在馬上跟隨大部隊不斷往前推進就行,事後功勞卻不小,拔城的榮譽卻是帶隊將領的。這樣撿便宜的活當然要派自己的兒子上陣了。再說,戎狄部族的騎兵也不是誰都能指揮動的,他們隻認識趙武,或者趙武的嫡長子趙成,前者是戎狄人公認的“戎子(首領)”,後者是現任戎子的繼任者。
湧上岸的晉國士兵多了,開始有條不紊地接收俘虜,欽點岸上楚軍丟棄的物資,趙武閑著沒事,背著手徘徊在士兵們清理出來的安全區內,依舊在琢磨著風胡子的秘密,他現在想通了,其實經驗主義形成的零散科技中,許多發明創造並不是依據科技樹的秩序誕生的,即使在成體係的科技當中,有些科技發明的順序,連現代人看起來都覺得不可思議——比如打火機就比火柴提前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