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奇不以為意,隨後便翻了開來。
裏麵記錄的文字也是是維奇認識的,如今聯邦通用的漢語,前幾麵記錄了一串時間數字和簡短的事跡,看上去像是某一支探險隊的探險日誌:
1980年5月3日,出發。
5月9日,進入湖區,一路上荒無人煙。
5月10日, 進入湖中心鹽堿地。
5月11日, 鹽堿地車受損嚴重,隻好原路返回。
5月13日 ,到達湖南端鹽殼地帶,做了標記。
5月28日 ,回到布泊西北營地,我寫給上海同行一封信,告訴他們我30日再次出發,6月底前結束考察的打算。
6月2日 ,水、油幾乎用盡,考察隊陷入絕境。
6月5日 ,到達羅布泊南部的米蘭。
注:考察曆時一個月,探索羅布泊幹涸麵積為450平方公裏,收獲頗豐。
這兩頁所記載的信息並沒給維奇帶來多大的幫助,從簡短的訊息中,維奇隻能了解到舊時代的1980年,也就是至今五六百年前,曾有一支探索隊曾在這個沙漠中探索,至於他們到底在探索什麼,維奇不得而知。
至於其中提到的羅布泊,維奇是有所了解的。
羅布泊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湖泊,由於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又被稱作“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意為多水彙集之湖,為華夏第二大鹹水湖,麵積約2400-3000平方公裏。
隻是這個大湖在舊時代20世紀中後期因周圍沙漠化嚴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這個曾經灌溉西域的生命之湖竟然完全幹涸。
“廣袤三百裏,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煙波浩淼的羅布泊,最終變成了一片幹涸的鹽澤,很快和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融為一體,從此成了寸草不生的地方,被稱作“死亡之海”。
因為羅布泊是維奇一行人穿梭華夏的必經險地,所以出發前摩爾也盡職的做好了事前資料。
維奇又翻過一頁,仍是一串時間數字和發生的事件,隻是這一次維奇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
====
6月11日 ,再次出發。經過短暫的休整,我們一行重新上路,從米蘭出發,準備沿古絲綢之路南線,再次橫貫羅布泊地區,然後取道敦煌去烏魯木齊(距離很遠,有了前次的教訓,此次多準備了物資)。
6月12日,遭遇沙塵暴,發現樓蘭古國,事情開始不對勁了......
6月14日,遭到沙民襲擊,多名隊員死傷,逃亡!
6月15日,發現雙魚玉佩!試驗,恐怖!因為物資短缺,我們決定停止試驗,先出去向上級彙報。
6月16日,下午到達庫木庫都克以西8公裏處,水、油基本耗盡。找水無果後,隊員們的狀態開始不對勁。晚上 經過開會討論,向當地駐軍發電求援。9時半我親自起草,向馬蘭基地前沿指揮部“720“發出了求救的告急電報。
6月17日, 9:00 部隊回電同意援助物資。
10:30,我提出再次尋找水源,他們不同意。隊員的狀態更加怪了......
我明白了,雙魚玉佩!一切的一切都從那裏開始錯了......
我不能再呆在這個恐怖的地方了,我要去阻止這一切......
====
探險日誌記錄到這便戛然而止,短短的幾行字,維奇卻看出了一身冷汗。
沙塵暴,樓蘭古國,沙民襲擊,這一切的一切和他們現在經曆的是多麼的相似啊!
這篇記錄第二次探險的日誌和第一篇不同之處在於,這篇日誌之中多次記錄了作者的心情,專業的探險日誌最後已經變成了作者發泄恐懼的途徑了。
從短短的字裏行間之中,維奇腦海中已經開始浮想那五六百年前的驚心動魄的探險旅程了。
原來他們現在所經曆的,在五百年前早便有人經曆過了!
這短短的兩篇日誌記載了一段塵封了五百年的曆史,一個秘密,而五百年後,維奇是第一個觸摸到這個秘密的人。
隻是這篇日誌引出了更多的謎團,日誌中多次提到的“雙魚玉佩”究竟是什麼?
這支探索隊又做了什麼恐怖的試驗?
最後這個日誌的作者為什麼崩潰了?他究竟發現了什麼恐怖的東西?
好在作者並沒有這麼結束,維奇又翻過一頁,一切答案終於在此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