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嫣挺看中這一塊的,“食堂每天保證有兩道葷菜兩道素菜一道湯,供員工們挑選,員工們手頭有了錢,也舍得吃喝,經常看到員工打了好菜拿回家一起吃,也沒指著食堂賺錢,不虧就行,豆製品蔬菜都是自家的,花不了多少錢。”
她一直在告訴大家,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賺了錢要對自己好點,活的長才是勝利。
不管男女都別太省,沒有了好身體,就是為下任省的,何苦呢。
這一波波的洗腦包還是挺管用的,大部分人每天都會吃一頓葷菜。
定價低,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
一頓飯在二毛左右,一葷一素一湯的配置。
像她家,早中飯都在食堂吃,晚飯一半在家裏吃,一半在食堂吃,每個人的夥食費也就十塊錢左右。
一般人家省著點,五六塊錢就夠了。
“你們還在食堂配備了電視機。”
“方便大家看新聞。”寧嫣微微笑道,“大家都蠻喜歡的。”
侯辰的心情最複雜,寧嫣這個人在這方麵做的特別好,特別為員工著想,所以她贏得了人心。
而他,輸盡了人心。以前共事的村幹部對他,跟對其他人沒有什麼區別。
吃完飯,寧嫣又帶他們在村民活動中心轉了轉。
眾人看的羨慕不已,處處可見的貼心。“你們還給村民們配了彩電?好大的手筆。”
會議室放著彩電,大家都能看。
寧嫣落落大方的笑道,“我家的,白天搬過來讓村民們看。”
還有一台黑白電視機放在集團辦公樓的會議室內。
這小日子過的太好,羨慕。
在圖書室,朱書記站在書架前待了好一會兒,書籍很多,但敏感的沒有,應該是精心挑選過了,基本上都是社科類的。
他環視圖書室,坐滿了人,都在埋頭用功,安靜而又詳和,讓人說不出的舒服。
他走到一個少年身邊,少年手裏捧著一本《十萬個為什麼》看的極為專注,還時不時的做筆記。
這是一本六十年代初出版的兒童科普書,沒想到在這裏看到了。
“這位同學,你看得懂嗎?”
少年看的入迷,頭也不抬,“有些看得懂,看不懂的就記錄下來,每周日有趣味小課堂,專門幫我們解惑。”
朱書記從來沒見過一個村子有這麼濃厚的向學氣氛,“誰來解惑?”
少年隨口道,“幾位教授,偶爾是寧總過來。”
朱書記有些驚訝,“你們寧總還懂這些?”
這話一出,室內的人都看了過來,少年也抬起了頭,微微皺眉。
“她懂的可多了,每一家廠子的機器是她設計的,大隊的布局圖也是她設計的,去年糧食增產也是出自她之手,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是她打造的,她是天才。”
言語之間全是溢美之詞。
坐在前麵的成年男子也忍不住說道,“我們的寧總不僅是天才,還是個了不起的領導者,對我們可好了,沒有她就沒有現在的勤豐大隊。”
一個中年婦女有些不高興,“老同誌,你這是看不起女同誌嗎?我們寧總說了,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她說的話肯定沒錯。”
朱書記好奇的問道,”你們都是勤豐集團的員工嗎?“
中年婦女挺大方的,“對,我是糖廠的員工,這是我兒子。”
“你是軍嫂?員工的孩子也能過來看書?”
中年婦女滿臉的驕傲,“對,我是一名軍嫂,寧總是個大氣睿智的人,隻要是員工家屬和村民都能來看書,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現在隻能奮起直追。”
三句不離寧總,動不動就誇。
在他們身上,朱書記看到了寧嫣在大眾心裏的影響力。
不管男女老少都尊敬她,發自內心的尊敬。
一個領導自己誇沒用,要看群眾怎麼說。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沒有為人民著想,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為人民辦實事,他們都看在眼裏。
寧嫣等了半天,沒等到朱書記回來,隻好到處找他,最後在圖書室找到了他。
“朱書記,您怎麼跑來這裏了?要借書嗎?可以外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