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你(1 / 3)

裴文宣的二胡聲似乎是在給李蓉和弦,但是與旁邊鼓聲完全不相同,李蓉快他慢,李蓉慢他快,可又詭異的融合,在突兀中有幾分莫名的……好聽?

眾人都聽得有些震驚,李明轉頭問旁邊最擅長樂律的禮部尚書顧子道:“顧尚書,這《平川入陣曲》是這麼演奏的麼?”

顧子道撚著蒼白的胡須,正閉眼仔細聆聽,李明詢問後,他慢慢睜眼,轉過頭來,朝著李明恭敬道:“陛下,原本的《平川入陣曲》自然不是這麼演奏的,最初平樂殿下、華樂殿下、蘇侍郎琴笛鼓的合作,再正統規矩不過,裴駙馬後續這二胡的加入,便是創新之舉了。”

李明轉動著手裏的佛珠,點了點頭:“倒也不難聽。”

“裴駙馬這二胡加進來,和過去的《平川入陣曲》大有不同,但又多了幾分其他幾分意味。之前《平川入陣曲》中所描繪的,是平川王領兵入陣,大殺四方的熱血景象,可這二胡加入後,便多了幾分蒼涼之感。這二胡加在曲子最後一節,恰是描述戰爭後期屍橫遍野、百姓之苦,頓時將這曲子填了不少意境,使曲樂層次增色不少。可惜裴駙馬明顯不擅二胡,蘇侍郎也不常用鼓,”顧子道笑起來,“若是大師來奏,想必更加出彩。不過兩人意境已到,能在大殿欣賞到兩位年輕人這樣的曲聲,倒也是件樂事。”

顧子道點評之時,曲聲漸消,台下掌聲響起來,多是議論著這二胡加入曲子之後的變化,李誠和華樂卻早已是被忘記了。

華樂尚還能忍,李誠見狀,氣得將手上劍一扔,含著眼淚便衝回了柔妃身邊。

華樂臉色也不是很好,但她畢竟年長,不能像李誠一樣任性,李蓉站起身來,走到華樂邊上,笑道:“妹妹笛子吹得不錯。”

“姐姐見笑。”華樂勉強笑起來,也不多說什麼,便自己回了自己的位置。

李蓉和裴文宣方才落座,就聽裴文宣輕聲道:“琴彈得挺好呀,想顯擺的心情拉都拉不住。”

“裴大人也不妨多讓,”李蓉麵上帶笑,嘴唇嗡動,用隻用兩人聽到的聲音道,“要不是樂師把嗩呐抓緊了點兒,怕您就得當堂把哀樂奏起來了吧?”

“您也太看不起我了,”裴文宣用同樣的聲音,頭朝李蓉輕輕靠了靠,“我胸襟寬廣,今兒能給您吹一曲歡天喜地的《好姻緣》。”

“你……”

李蓉還想回話,但話沒出聲,就被嘹亮的誇獎聲打斷。

“今日這琴彈得好,笛吹得好,鼓打得好,二胡……拉得也不錯,”李明的聲音響起來,高興道,“最重要的是,肅王劍,舞得好!舞得有氣勢!這才是我大夏男兒當有的樣子,眾愛卿覺得可是?”

全場一片靜默,略顯尷尬,片刻後,還是顧子道這個老滑頭最先出聲,笑道:“陛下說得是,肅王小小年紀,有如此氣魄,實在難得。日後太子文能興國,肅王武能□□,一文一武,兄弟齊心,是陛下之福,也是大夏社稷之福啊!”

“顧大人說得是。”蘇閔之笑起來,又隨著顧子道說了些將李川和李誠都誇讚的話,這樣兩不得罪,才終於有人開始說話。

你一言我一語,場麵終於才熱鬧起來,李明見群臣不接他的話,也不好再說,可他心裏似乎還有些不甘心,便轉頭看向李川,詢問道:“太子,你看你長姐弟妹都想著為了恭賀新春做點什麼,你身為太子,如今可有什麼想法?”

“兒子不似幾位能樂善舞,”李川聲音平穩,“隻能日後勤於朝臣,多為父皇分憂,多為百姓造福。”

“花言巧語,說得好聽。”李明冷哼了一聲,李川板著臉,假作聽不出李明的諷刺,李明沉默了一會兒,直接道:“你如今也十七歲了,選太子妃的事宜也該提上日程,你還打算拖到什麼時候?”

李蓉聽得這話,心就提了起來,她生怕李川就這樣拒絕,正想開口給李川解圍,就聽李川平穩道:“兒臣從無拒絕之意,聽父皇、母後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