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前人栽樹我來伐木(1 / 2)

守墓人住在山腰,所以需要從山腳下往上攀爬很長的一段距離,得虧途中存在可以歇腳的石台,不然楊鼓怕是真的撐不過來。

劉罕在最前頭,率先爬上了平地,反手又把身後的幾人一一拉上來,楊胖子站在懸崖邊兒往底下看了一眼,實在高得怕人,口中振振有詞,宋青樹湊了一耳朵,隻聽到一句,“我佛慈悲,阿門。”

白爭拍了拍身上剮蹭到的泥土,放眼望去,四周溝壑叢生。

這是一片位於肖虎山半山腰處的巨大闊地,西部聳立的山體和腳下的地麵幾乎形成了一個直角,此時正當晌午,陽光普照之下,白爭發現這裏也存在碳酸鹽反應的痕跡,雖然沒有形成石林,但卻同樣滿目瘡痍,除了滿地的鴻溝之外,地麵上還有許多半徑超過兩米的石坑,劉禿子毫不避諱,說那都是地 雷爆炸造成的,指著東北方向的某一處,“看著沒,我那杆槍,就在那坑邊兒上撿的。”

楊鼓隨口回了句,“好運道兒。”

“好什麼,真正的好東西都讓那守墳兒的老頭兒給撈去了,跟人家比,咱就是個拾破爛兒的。”劉罕很是不屑,轉頭又交代起正事兒,“這地方好走,但凡是溝兒,裏頭一準兒沒雷。”

就算他張嘴說了,大家夥兒卻誰也不傻,還是老老實實的跟在他的身後,邊走,邊看。

一般來說,步兵地 雷的掩埋深度都不會超過四十五公分,加上近年來滇南東部降水量充足,肖虎山範圍內的地質特殊,水土流失嚴重,很多的地 雷都裸露出了地麵,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式的人頭雷,表麵已經被雨水腐蝕,生鏽,雖然看上去陳舊,可威懾力卻不減當年。

“到了。”劉罕腳步一停,向著北方抬了抬手。

那是一個由碎石塊兒壘砌而成的小屋,加上茅草頂,不過兩米多高,周遭沒有其他建築,看起來孤苦伶仃。

“這條溝......”王迦南看著眼前的一條鴻溝欲言又止,相對於其他的鴻溝,它顯得太過巨大,而且十分連貫,幾乎在這片闊地上畫了一個整圓。

“那老頭兒自己挖的,往裏就算是墳地了,出了他自己,誰都進不去。”劉罕回應。

楊鼓:“卡晏當時就是被你扔在這兒的?”

“什麼叫扔?那是他自己要留!”

“行行行,就說,是不是這兒。”

劉禿子惱裏惱氣,“是。”

在兩者交談的時候,白爭一直在打量圈裏的那些石堆,幾乎是一個挨一個,數都數不過來,倘若把蘭陵縣裏埋葬著七十四位革命先驅的烈士陵園與之相比,從規模上說,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這些墳,是原來就有,還是他來了以後修起來的?”

“打我第一回來就有,不過那時候可沒這麼些,前後三四十年,越修越多,翻了三番總是有的。”

要是照他這個意思,那這墳地還真有可能就是那個守墓人一手修建的,這麼大個工程,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才能讓他耗費大半生在這渺無人煙的雷區,不辭辛勞的,日以夜繼的修建墓穴?還有,建國以後,滇南地區的治安也在不斷完善當中,不似以前,總會有暴屍荒野,無人認領的情況出現,他這一輩子都在修墓,曆經幾十年,又不是公墓,不會有外來的住客,那麼這些墳墓裏埋葬的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