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特殊的買賣(2 / 2)

可如果不是野獸,哪又是什麼東西觸發了那些地 雷?

“這幾年,附近有沒有其他的失蹤人口?”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王迦南的腦海裏誕生。數不清的石頭墳墓,守墓人的布雷地點,以及他耗費一生時間,守在這片不毛之地的原因,仿佛在這一刻連接成了一條筆直的線。

老獵戶沒有出聲兒。把話翻譯成獨龍族語言再次詢問,兩位祭祀交頭接耳的討論了一下,巫瑪開口:“我們村,沒有,但是,其他的村落,有。”

白爭突然想到,在孫敬嚴留下的檔案上曾經對這個守墓人有過一段簡短的記載,隻是閑雜野史,充作過往經曆,因為標注了待求證,當時就沒怎麼當回事兒。

早年的時候,守墓人跟外麵的來往相對現在要頻繁的多。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那會兒,朔北的這片雷區還算不上家喻戶曉,甚至連本地人都經常誤入。所以當時橫死在內的百姓不在少數,當時守墓人曾經在內經營過一個不算活計的活計。

在那個時候,土葬製度還沒有被完全的廢除,大家都講究入土為安,加上地方習俗,死者從不遠藏,大都是埋在村裏,這就促使那些痛失家人的親屬們有了不容忽視的訴求。他們希望,有人能夠把遺體,帶出來。

這個人,就是守墓人。

秉著以物換物的原則,守墓人冒著風險,把死者的大體從雷堆裏背出來,帶出去,能在死者家屬那裏換取到豐厚的物資,當地的政府還會給予嘉獎。聽說這樣一筆買賣,在經濟發展不景氣的當時,報酬之高,是令很多人都為之眼紅的。

可隨著這片險地奪取的人命越來越多,名聲也隨之越來越臭,越傳越廣,久而久之,就變成一塊兒無人涉足的鬼地,守墓人,也漸漸失去了這份活計,與之一同喪失的,還有優越的生活條件。

那麼,王迦南現在看到的雷坑,如果是以前遺留下來的,那便罷了,可要是後來新增的,加上巫瑪的表述,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這個守墳老頭兒,妄想重操舊業?

端起望遠鏡,把倍數調到最大,四下裏搜尋。

他在尋找什麼?答案是,屍體。

這些雷坑的附近,都沒有看到屍體,不管是人的,還是野獸的。

宋青樹在隊伍的最後頭,沒有工作安排,也沒有什麼思維頭緒,百無聊賴,看看手表,已經是下午一點半了,早飯都沒能撈上的他已然饑腸轆轆,但是這些個孫子沒人先喊餓,他也不好意思頭一個認慫,於是腦筋一動,“你們不是還有活兒麼?不趕緊做了?待會兒如果回去,大家也不耽擱。”

兩位祭祀對視一眼,跟前頭的人打了聲招呼,轉身就往回走。

白爭雖然幼年的時候在獨龍族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是族內在舉行大規模的祭祀活動的時候忌憚外人在場,所以他根本沒有親眼看到過他們辦法事,盡管今天這個隻是一則簡單的祭拜儀式,也能長長見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