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甘祖南下的消息,吳承宗深思熟慮了幾分鍾,立馬做出了選擇。
跑。
沒辦法,正麵交戰那是在找死,吳承宗很有自知之明,所以隻能玩一玩陰謀詭計。
4月29日,吳承宗帶領大軍,共計四千三百餘人,東撤,放棄東陽。
4月30日,甘祖先鋒軍一千人,占領東陽。
5月3日,甘祖率領全部家當,在東陽完成準備,次日出擊。
5月6日,吳承宗大軍兵臨城下,他們眼前的地方,叫做臨海,正如其名,靠近海,是一個很好的根據地,打不過可以跑,甘祖的三千人都是內地人,不太懂水,準確來說是海。當天,大軍攻占僅有三百人的臨海,吳承宗下令,招兵買馬。
他知道,東南一帶,以平原為中心,除了今福建一帶山脈比較多以外,其他的,一馬平川。
騎兵,在古代不論是那個朝代都是備受關注,因為,戰鬥力不強的步兵一旦上馬,戰力足以提升到一個恐怖的程度,這也就是為什麼五胡能亂華,把西晉軍打得人仰馬翻,雖然說八王之亂削弱了晉朝國力,但也不能忽視騎兵的重要性。
當然了,那三百的守軍,他將一些**給驅趕,然後把剩下合格的一百多人收入麾下。
5月9日,一切準備完畢,此時的吳承宗,已經擁有了五千人左右,其中,騎兵有八百多人。這些騎兵,他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吳承名。因為剛剛好吳承名從小愛騎馬,對於馬這一方麵比較熟悉。
不過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打算建立水軍,他認為臨海不適合作為大本營,原因很簡單。
其一,這裏離健康(今南京)很近,那是晉的都城。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臨海北上,無險可守衛!
在他看來,臨海,隻適合做一個據點,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5月14日,經過了五天的時間,甘祖大軍已經完全來到了臨海外五裏地區,雖然說甘祖對於自己的麾下很有自信,但依然沒有托大。
晉軍三千,吳承宗五千,包圍?若是吳承宗死腦筋的突圍,那你怎麼辦?就算是雙方軍隊素質有差距,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所以甘祖打算引蛇出洞。
這也是吳承宗的第一次運氣,因為他躲在臨海不出來,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甘祖軍隊長年在外與人平原接壤戰鬥,攻城?完全不擅長。
就這樣,幾天過去了,吳承宗終於打算出手了。
原因很簡單,他不可能帶著這麼多人一路跑,要是那樣的話,一定會軍心不穩,更重要的是,糧草問題。
而且這也是因為吳承宗想看看,兩軍交戰,到底是誰,更勝一籌。
他相信自己的士兵,相信自己的部署和方法。
那一天,終於來臨了,5月14日,甘祖親自率領騎兵五千,兵分兩路的從臨海的南,西麵攻擊。
甘祖的計劃是這樣的,派遣兩百騎兵先過去,然後兩軍交戰,假裝兵敗,讓他們乘勝追擊,來到廣闊的平原,就進行屠殺。
如果他們不出來,那也好辦,圍城,看你們有多少糧草。
反正就是,你不出來還好,一出來就等死吧。
按照這種想法,甘祖的確會贏,因為吳承宗雖然是傾巢出動,帶來了全部的糧草,但也隻是夠一個月的,如果甘祖缺心眼的包圍個兩三個月的,那不用打了,投降吧。
5月16日,甘祖的副將楊旺率領南麵騎兵兩百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吳承宗終於發起了對晉的第一次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