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永嘉定戰(3 / 3)

大軍行動,吳承宗兵分三路,此時的他,已經探明了,甘祖大軍全部在永嘉正門前五裏地。每次看到這裏,我都是不由得感歎,甘祖實在是厲害,難怪後來歸順吳承宗之後可以南征北戰,所向披靡。

永嘉縣正前方,是一片平原,如果說吳承宗想攻擊他們,就需要光明正大的打,而此時,這一支起義軍戰鬥力還不至於能和晉軍打,甘祖手下的人並不是**,他們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第一路,吳承宗軍三千,由他本人帶領,正麵向著甘祖大本營而去。

第二路,一千五百人,由吳承名率領,攻擊晉軍左翼。

第三路,一千五百人,由吳小寧帶領,攻擊晉軍右翼。

一共六千人,包圍了甘祖。

如果說是以表麵上的情況來看,吳承宗的舉動無異於以卵擊石。

但是這裏卻有一個對於晉軍來說致命的危險。

在永嘉,吳承宗遇見了一個老相識,叫做張瑉,這個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技術,會做一樣東西,這個東西,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

諸葛連弩

諸葛連弩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了一種連弩,又稱作元戎弩。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後大發明家馬鈞欲對其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但是因為生產很複雜,所用的箭矢也必須特製,所以沒大量生產,後失傳。

當時的諸葛連弩都沒有被改進,不過也夠了,短短幾天,他們便連夜準備好了一百把諸葛連弩,平均一把十箭,算起來也就是一千。多嗎?不多,但是夠了。

然而達到的效果實在是超越了吳承宗的預想。

當甘祖看著眼前的起義軍向著他來的那一刻,就已經認定,他贏了。

但是當他的精銳拔刀而出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動手,三個方向,密密麻麻的弓箭便布天蓋地而來。

甘祖蒙了,瞬間下令,跑。

這也不能說甘祖大意,諸葛連弩是近距離武器,攻擊範圍比不上弓箭,甘祖還以為吳承宗是想和他短兵相接才拉近距離,而他對於自己的部下很有信心,所以就讓敵人靠近。

很快,看著甘祖崩潰的軍隊,吳承宗有些反應不過來,因為按照他的想法,諸葛連弩換兩輪弓箭,斬殺千八百人,縮小雙方距離,然後短兵相接。

可是他想不到,人一看到天空中密密麻麻的弓箭,便直接失去了鬥誌。

中國傳統的優良品質,痛打落水狗。

原本損失不大的晉軍,在甘祖的組織下,隻能聚齊八百人,但是吳承名直接帶著自己的騎兵進攻,想碾碎他們。

晉軍一路跑,吳承宗軍一路打,甘祖連想死的心都有了。

5月29日,晉軍陣亡一千七百餘人,剩下的也潰不成軍,甘祖被抓,吳承宗大獲全勝,損失人數不過五百。

史稱“永嘉定戰”,自此,永嘉縣成為了吳承宗軍的大本營,第一個據點,而吳承宗手中握著的臨海,成為了一道北方防線,真正的展開了一場反晉的戰鬥。

從4月29日到5月29日,整整一個月,這場戰爭才結束了,而從六月份開始,他便下令,訓練水軍,騎兵,並且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接下來,一場更加劇烈的暴風雨即將來臨。

(本書純屬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