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a,”
“嗯?怎麼了智妍。”
“你怎麼不吃啊?”
“我不急,等你們吃完再說。”
“哦。”
智妍很想分李歌半塊兒三明治,可是三明治是孝敏給她做的,她不敢把孝敏給她的東西送人。
孝敏歸還了居麗留在這裏的跑車,這兩年那輛特斯拉一直是她在開,沒什麼狗屁爭寵的原因,就是單純的因為起步快,聲音小。
至於李歌特意為她買的那輛瑪莎拉蒂她看都懶得看,那麼大一個家夥,出個門她都怕刮了碰了自己修不起。
今天是沒辦法了,居麗的特斯拉雖然是低調的四人座那一款,可是無論如何也還是擠不下六個人的。
所以她還是帶著聽天由命的心情拿著鑰匙下了樓。
偌大一個房間眨眼就剩了李歌孤零零一個人,李歌拿了個五寸的大碗,把幾個女孩兒盤子碟子裏剩下的食物都倒在碗裏,也不坐下,就那麼靠在窗邊吃了起來,一邊喝著居麗賭氣剩下的半杯牛奶,一邊望著這個逐漸在朝陽裏迸發活力的城市。
李歌很少用有色眼鏡看人,所以他哪怕不是那麼喜歡韓國,他也願意承認,韓國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建設的確實很不錯,當然,地盤小是主要原因,就好比貼瓷磚一樣,我要是就貼個廚房,那我用骨瓷都沒問題,但是你要說你要貼長城。。。咱還是考慮廚房的事兒吧。
韓國與中國不同,中國有國際化大都市,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縣城,城鄉結合部,南方農村和北方農村的等級劃分,可韓國沒這一說兒,他就三個等級,首爾,其他城市,農村,沒了。
所以首爾作為一個在國際上也叫得出名的大都市其實是以犧牲了周邊城市群的發展潛力為代價建立起來的,它彙聚了周邊城市的全部精華。
因此有很多去韓國旅遊的人走著走著就發現怎麼首爾周邊的農村跟自家老家沒什麼差別呢,貌似自家還比這兒強點兒。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是被扶持起來的城市,缺乏相應的底蘊。其實連首爾自身都是,繁華的其實也不過是明洞,梨泰院,東大門到狎鷗亭這一片兒而已。
傳說中的清涼裏甚至未必比一個二線城市的中央大道繁華。
所以首爾其實是一個畸形的城市,繁華與落後共存,寬敞與逼仄相交。
其實不止首爾,這也是大城市的通病,哪有小說裏寫的那種處處高樓大廈,人均西裝革履的城市啊。
不說上海北京,就說大連,大連西安路羅斯福廣場旁邊的中央大道是國內最大的綜合商業體,有世界上最大的LED天幕顯示屏,最大的室內玻璃天橋,集購物娛樂休閑美食於一體,聽起來高端不?大氣不?上檔次不?
然後呢?當你真的走到那光鮮亮麗的廣場的後身,看到那些有些甚至能追溯到日占時期的陳舊筒子樓,走走那些窄的人都行不下的人行道,你就會知道,光鮮亮麗的從來都是表象,底子裏,大家誰都不堪。
李歌看著那些一路向CBD彙聚的人們,他們就是傳說中的社會精英和都市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