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寬敞筆直的大道,行人們有條不序的行走在上麵。兩側的商鋪裏,擺滿了密密麻麻的商品。有售賣布匹的,有售賣糕點、有糧油鋪也有酒樓與餐館,還有的店鋪專門兜售海外的商品。
來自歐洲的橄欖油,葡萄酒,來自北非以及東南亞,南亞次大陸上的香料,蜂蜜,地毯,皮革等商品。豐富的商品,乃至於多元化的商人,充斥著繁華的街道。令這裏有種‘萬國來朝’的氣象,過往的唐人昂首挺胸,峨冠大袖,器宇不凡。無論男女老幼,腰間皆有佩劍,尚武之風,深入這個民族的骨子裏。他們時刻遵守著‘聖訓’不忘當年開拓之難。
光是從畫麵上來看,一股濃濃的‘盛唐之風’撲麵而來,這令當年家中有先輩去過盛唐的外國商人頗為感慨。唐朝的後裔,遠在異域再度開國稱霸,雄霸一方,無人小覷。自然,他們的後裔也承繼了唐朝當年海納百川的氣魄與心胸。
對待外國人來到他們的國土定居經商,唐人們並未覺得有什麼,反而覺得正是因為這些商人的到來,證明了他們自身的強大。無論是遠在中亞的商人,或者說是歐羅巴大陸上的白人,就連曾經敵對的大食人也有商人不遠千裏而來。將產自他們國土上的商品,乃至上好的戰馬拉來唐人的國土進行售賣。更有商人,將異域大陸的各種特產,包括牲畜,野獸在內的東西,也一股腦的拉來唐人的土地售賣。因此,這裏給予外界的印象就是,處處都是機遇與商機。
而海貿的大肆興盛,令唐人的經濟實力以及整體的國力,每日裏一點一滴的不斷上升。他們的國稅非常的豐富,而豐富的國稅上來後,有政府組織的專門商隊,到外國收購糧食與鐵,銅等物資。一部分進行儲藏,一部分放到市麵上。
大概是源自於當年為奴的境況,每日裏吃不飽穿不暖,而再次建國以後,唐人的憂患意識比任何時候都要大。即便他們每年糧食收獲非常豐富,但政府依然進行糧食上的儲備。實在是吃不完的,就拿來大肆的豢養牲畜,人人吃飽,人人穿暖,人人有肉吃,早就已經實現。
而生活上的富足,也令唐人們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因此,文學之風盛行。尤其是這幾十年裏,唐人之中湧出了大批的詩人,文學家以及書畫大家。他們的作品,慷概激昂,豪氣衝宵。他們的大量出現,帶動了一係列的文化產業鏈,各種戲曲,歌劇,藝術表演大量湧現。豐富了唐人們的精神娛樂,而整個社會不僅沒有陷入紙醉金迷,反而越發顯得活力充足。
對外,他們雄霸一方,罕無敵手。對內,他們謙和有度,有禮有節,當年丟失的禮儀經過近乎百餘年的承平發展,再度拾起,又與中原不同。這源自於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地理有關係,而且不僅於此,這幾十年來唐人們更曾組織過一次訪問使團重返中原。可惜,他們沒有見到再度一統的華夏大地,而是正處於紛亂之中的五代十國。
唐人們雖然對此大失所望,但是紛亂之中的中原對於當年盛唐安西軍的後裔卻是興趣十足。紛紛對滯留在中原,迷茫無比的唐人使團發出邀請。詢問他們異域的情況,以及詢問盛唐滅亡幾百年的時間裏,他們的境況等等。唐人一五一十的進行回答,當說到自己為奴幾百年時,每一位割據君主義憤填膺。但是除此之外,並無其它的表示。而聽到他們由一位英明神武,遠邁秦皇漢武的領袖解救,繼而橫掃大食,遠赴萬裏建國的時候,所有人表示非常的驚訝。並且為一人有如此膽魄,繼而打敗大食人脊梁骨的領袖無比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