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副議長,在荷蘭影響力巨大。
他看著朱慈煓,神色十分認真的道“太子殿下,我希望你能明確的告訴我,貴國與西班牙的合作,不會是針對我們的。”
朱慈煓看著這位矮小的副議長,笑著道“當然,我們與西班牙的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不過,貴國劫掠我國商隊的事情,我希望貴國能給我一個解釋。”
這位副議長看著朱慈煓,目光閃爍,道“我希望能知道貴國與西班牙簽署的所有條約以及密約。”
朱慈煓搖頭,道“閣下,你這是在強人所難。”
副議長看著朱慈煓,麵色凝重,神色不斷的變幻。
荷蘭近十年的飛速崛起,尤其是在戰勝西班牙的戰爭中,明朝給予了極其重要的幫助。
不管是從貿易還是軍事角度來說,荷蘭都不能得罪明朝,否則將會承受巨大的損失。
麵對明朝與西班牙突變的關係,荷蘭很是慌亂。
朱慈煓看著他的表情,笑著道“我可以給貴國保證,貴國與我們的合作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隻要貴國遵守我們的合作共贏的約定。”
副議長看著朱慈煓,哪裏會被他這樣一句話就糊弄過去,道“我們也希望與貴國簽署一份合作條約,尤其是海貿。”
朱慈煓微笑,道:“樂意之至。”
副議長看著朱慈煓絲毫看不出心思,又讓人覺得親近的表情,心裏十分厭惡,並沒有多談什麼,在取得一些保證後,匆匆離開,返回荷蘭。
朱慈煓對待荷蘭十分冷淡,兩天後,他啟程前往教皇國。
對於朱慈煓到來,教廷十分振奮,教皇親自出迎,將朱慈煓迎接入大教堂。
在後世稱之為‘三十年戰爭’的這場戰爭中,教皇國受損也極其嚴重,它是西班牙陣營,意大利半島已經不屬於西班牙。教皇國的領土也縮減了大半,不足原本的十分之一。
盡管教皇很熱情,但其他大主教則態度冷淡,大概是因為明朝另起爐灶,另立教廷,不尊歐洲教皇的原因。
或許是受到了西班牙的壓力,朱慈煓與教皇的談判十分順利,在教職任命,祝聖,以及教義等各方麵,取得了極大的進展,簡單來說,就是教廷給予了明朝神聖大教堂一個半獨立的特殊地位,而明朝不會轉向新教並對教皇國有保護的義務。
朱慈煓十分讚同的答應了,並與教皇國簽訂了一係列的合作協議,包括在貿易合作,宗教學院,衣食住行的采購以及海外信徒的保障與管理等等。
朱慈煓在教皇國待了很長時間,期間還與英格蘭一位財政大臣見麵,商討了眾多合作可能,並且簽署了一些協議。
英格蘭也是明朝與西班牙關係陡變的‘受害者’,他們希望確保海外利益不被侵害,那麼與大明的合作,幾乎是唯一選擇。
在朱慈煓離開教皇國,乘船進入地中海,走向奧斯曼帝國的時候,他所簽署的協議以及訂單,迅速被總領館整理,傳送回國。
他這一趟,借出去的銀子的高達五千萬,簽訂的訂單額,高達七千萬,其中還不包括軍事武器!
歐洲各國向大明采購糧食,布匹,罐頭,酒水,化肥,農藥等等,涉及到方方麵麵,訂單驚人!
景正二十四年,冬。
大明太子入拜占庭,與奧斯曼皇帝密談,兩國約定共同討伐俄羅斯。
景正二十五年初,太子歸國,首輔方孔炤親自到天津衛迎接。
景正二十六年,六月。
李定國統帥大軍二十萬,從伊犁出發,進入哈薩克汗國,進攻俄羅斯,同時,奧斯曼帝國對俄羅斯宣戰。
這一戰,持續三年,俄羅斯滅亡,奧斯曼與明朝瓜分俄羅斯。
大明皇帝冊封皇長子朱慈燁為親王,主理俄羅斯,漠西蒙古等八省。
景正三十一年,明朝發布討伐莫臥兒王國詔書。
皇二子朱慈煊帥軍六萬從緬甸出,李定國大軍五萬,從伊犁出,海軍大都督曹變蛟率海軍陸戰隊五萬從錫蘭出,大軍十六萬,分三路討伐。
這一戰持續五年,以明朝勝利告終。
大明朝廷將印度等地一分五,由三皇子朱慈熠負責治理。
景正三十七年,明朝與荷蘭在海上爆發大戰。
明朝封鎖巴拿馬,蘇伊士,占領好望角,對荷蘭進行全麵封鎖。
法蘭西趁機進攻荷蘭本土,荷蘭不支,請求議和,明朝由此得到荷蘭海外絕大部分殖民地。
三十八年,西班牙與法蘭西的最後一戰中,西班牙戰敗,徹底沒落,法蘭西成為歐洲霸主。
三十九年,由明朝策動,歐洲爆發了反法戰爭,這一戰持續十多年,最大的勝利者就是明朝,法蘭西以及盟國落敗,領土被瓜分,而明朝幾乎成了所有歐洲國家的債權國,大明的商品傳遍歐洲每一個角落!
四十二年,明朝與奧斯曼帝國爆發小規模戰爭,雙方淺嚐輒止,並沒有爆發激烈大戰,依舊維持舊有的邊疆。
四十年,經過五年準備,二皇子,戰王朱慈煊,在非洲發動‘王道戰爭’,率軍十六萬,從北向南,滾動作戰,曆時六年,吞並了整個非洲,將非洲一分為八!
明朝派遣了大量的官員,設立了無數學校,幫助非洲擺脫愚昧,沐浴大明教化。
四十三年,大明海軍在英格蘭內戰中,突然介入,占領了整個愛爾蘭島。
並且隨後發布,是應大不列顛國王邀請,撲滅叛亂。
四十三年秋,明朝率西班牙,德意誌等聯軍,進入倫敦,撲滅了所謂的‘革命’,大明皇帝第五子,入主歐洲懸島。
四十八年,明朝三十萬大軍與奧斯曼聯合,發動了‘重塑歐洲’的戰爭,雙方裹挾眾多盟友,在歐洲發動了曆時多年的戰爭,重新劃分了歐洲的國家,彼此的勢力範圍。
但明朝沒有對這些國家實行嚴格控製,反而駐軍很少,二十萬大軍全部駐紮在英倫半島以及摩洛哥。
奧斯曼帝國氣勢強盛,對大明統治範圍蠢蠢欲動,這些國家十分憂慮,紛紛祈求明朝幫助,簽訂了諸多的同盟條約。
景正五十一年,奧斯曼帝國終於安耐不住,大軍分三路進攻明朝勢力範圍。
西班牙,法蘭西,德意誌三國奮起抵抗,但根本不足以抵擋強大的奧斯曼帝國。
而明朝並沒有第一時間介入,而是通過不斷的支援糧草,武器,對這些盟國進行支持。
短短三個月,奧斯曼就占領了整個歐洲,當他們想要渡海針對英倫三島的時候,奧斯曼帝國內部忽然爆發了激烈的衝突,多個臣服國發生叛亂,而王室內部也發生了權利爭奪。
明朝錦衣衛,軍情處在不斷行動,通過武器,錢糧不斷的支援,增強這些叛亂的實力。
景正五十二年,奧斯曼帝國與明朝談判,想要收兵,放棄了對明朝原本勢力範圍的占領,遭到拒絕。
景正五十二年秋,明朝從東西兩頭,發動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反擊。
戰王朱慈煊率軍三十萬,進入歐洲,收複西班牙,法蘭西,德意誌,並糾合聯軍達五十萬,開始攻入奧斯曼勢力範圍。
另一邊,李定國率軍二十萬,出伊犁,進攻奧斯曼帝國重鎮莫斯科,並集合奧斯曼國內叛軍二十萬,分路進攻奧斯曼。
風雨飄搖的奧斯曼帝國,支撐了三年,與大明議和,最後領土縮減到不足全盛時期的二十分之一,保住了拜占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