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海門鎮(二)(2 / 3)

這一輩兒也許不太可能了……

但下一輩兒,下下一輩兒,隨著時間推移,一定會有人,會有更多的人理解他。當然,這些想法隻存在於他的腦袋裏,除了朵朵之外,連長孫無垢和裴翠雲,也不知道。

這並不是李言慶對長孫無垢和裴翠雲疏遠,隻是因為朵朵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兩個人可以說是從小就在一起,雖則後來分開了一段時間,但要說受影響最大的人,那肯定還是宇文朵。從小聽李言慶那些稀奇古怪的故事,雖然嘴巴上不說什麼,可心裏麵卻始終把李言慶當作最博學的人。李言慶講的很多東西,也許無垢和裴翠雲不懂,但朵朵一定明白。

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心有靈犀!

總之,李言慶營建海門港,對整個粵西,乃至於嶺南的影響,極為巨大。

許多在龍騎軍中獲得了自由身的俚人,紛紛前往交州置業,於是為交州帶來了大量的人口。

這些人,是在李言慶身上獲得了實在的好處。

所以在對待李言慶的問題上,自然堅定無比……

隨著交州人口漸漸增加,海門鎮港口也漸漸完善,一個巨大的海港貿易中心,在交州悄然崛起。

當然,此時的海門鎮海洋貿易的對象,還集中在南洋地區。

李言慶在武德六年末,秘密派遣柳青為使者,率領一支船隊,和剛在婆羅洲站穩腳跟的蕭隋朝廷取得聯係,並且建立起一支秘密的貿易網絡。李言慶通過海門鎮港口,將蕭隋急需的物資運送過去;同時,蕭隋也通過海門鎮港口,將大批南洋特產,輸送至交州。

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就這樣在不經意間建立起來。

武德七年,隨著交州進一步發展,李言慶終於決定,把位於粵西地區的最後一根釘子拔出。

就在楊文幹之亂發生的時候,言慶誘殺羅竇,徹底統一粵西。

而房玄齡也在這時候加大了向粵西地區的人口輸送,使得粵西逐漸成為一個真正的俚漢混居之所。

李言慶在南方的主導地位,逐漸開始明朗化。

荊州都督李道玄,洪州都督房玄齡,以及新任戎州(以及雲貴地區)大都督,自成都前來赴任的竇軌,形成了一個雄踞江右岷蜀的龐大利益集團。李言慶的目光,也隨之轉向了長安……

“王爺,朝廷這個時候派人過來,究竟是什麼意思?”

海門鎮港口,一艘豪華的海船,緩緩駛入。

擁擠在海港外,等候入港的船隻,看到海船甲板上插著的那麵黑麒麟大纛,立刻讓出通路。

黑麒麟,是安南都督府獨有的標誌。

它不僅僅代表著安南都督府,更代表著河南王李言慶。

自從李言慶誅殺了羅竇後,粵西俚漢盡數臣服在安南都督府的治下。與當初人們隻知俚王俚帥都老,而不知朝廷的情況相比,如今的粵西地區,俚漢融合的大趨勢,已經無可阻擋。

李言慶非常謹慎的控製著自己的欲望。

他沒有去侵吞馮家的勢力範圍,而是不斷的向西,向南擴展土地。

真臘國,雖然在表麵上屬於獨立的屬國,可實際上,整個真臘國的官員,都是李言慶一手安排。

甚至連真臘國主,也表示願意歸化。

李言慶一麵繼續保留著真臘國的名號,但另一方麵,又小心翼翼的掩飾,以免被朝廷覺察。

從艙中步出,李言慶深深吸一口帶著腥味的海風。

“還能是什麼意思?”他冷笑一聲道:“無他,不過是為尋求平衡而已……其實陛下對我始終存著幾分顧忌。他一方麵是希望我回轉長安,為太子撐住門麵;另一方麵又害怕我做大,不敢將我調回去。此次中書省、尚書省兩大要員一起來嶺南,名為撫慰,實則是想要探聽我的虛實而已。”

魚排軍輕輕點頭,表示已經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寧長真滅亡後,魚排軍被封為欽州刺史,漸漸從軍中剝離出來。

他的性子,本就不適合在軍中效力,為一方刺史,倒也不算太差。如果沒有魚排軍在欽州和羅竇虛以為蛇,李言慶想要順利架空羅竇,將黑俚三十六洞都老剝離出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羅竇死後,魚排軍就成了李言慶身邊的長史。他畢竟是魚俱羅的兒子,這從小培養出來的軍事素養,如果不善加利用,也著實有些可惜……他為主帥,不合格;但卻是一個合格的參謀。李言慶掌控粵西,置安南都督府,所轄百餘州縣,涵蓋了軍政兩大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