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怔怔的看著李言慶,好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盧胤!”
“老奴在!”
隨著李言慶一聲輕喝,從宗廟的門口暗影處,走出一個黑衣內侍,正是剛才給李神通引路之人。
他手中捧著一本奏折,站在李神通身邊。
李言慶道:“陛下早已覺察到趙王的狼子野心,隻是苦於無機會昭告天下。
他留下這份密詔,轉交六叔,並敕令六叔盡快招小侄返回長安……這可是陛下親筆所書。”
那奏折上,寫著‘速歸’兩字。
而奏折的內容,則是由李道玄呈報李言慶在襄州時的行動。
看日期,正是李世民發動朱雀門之變的日子……
李神通不禁苦笑!
看起來,李言慶早已做好了謀劃,自己現在已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養真,你欲何為?”
“我?”
李言慶笑了,“六叔你會招小侄回京平亂,然後向天下詔告趙王的罪行,並扶立安陸王李承道登基。六叔和小侄共同攝政,待陛下成人之後,自會還政……六叔以為如何?”
李神通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凝視李言慶,半晌說不出話來。
攝政王?
這可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即便是李神通,也有些動搖了!
李言慶道:“今天下方定,實不宜再生戰亂。
安陸王乃太子嫡子,榮登大寶名正言順。唯有如此,則可使我李唐江山持續穩固。太子所屬也好,秦王部將也罷,都不會有太多的怨言……而此後小侄主外,六叔主內,我李唐江山,必可千秋萬代。
若六叔有別的想法,小侄也願聽從。
隻是這漠北突厥肆虐,西域吐蕃興起,大食蠢蠢欲動。而遼東地區,還有那新羅百濟,也不可等閑視之。小侄擔心,若中原兵戈再起,勢必會引發更大動蕩,於我李唐江山不利。
何去何從,小侄唯六叔馬首是瞻……”
李神通看著李言慶,突然間笑了!
“九哥好福氣啊!”
他說的九哥,就是李言慶的父親,李孝基。
李神通深吸一口氣,沉聲道:“趙王殘暴,弑父殺兄。
本王奉旨殺賊,但終還是遲了一步……今當昭告祖先,敕令鄭王李言慶即刻率部回轉長安,總理國事。
七日後,由安陸王李承道繼承皇位,晉王李神通、鄭王李言慶輔政,攝政天下!”
說完,他轉身向宗廟外走去,再也沒看李言慶一眼。
隨著宗廟大門緩緩開啟,李神通走出宗廟。
李言慶也慢慢站起身,臉上的笑容隨之消失……
“盧胤,傳我命令,命薛仁杲為中護軍,總理京畿兵事。
竇奉節為左護軍,協助薛仁杲、薛萬徹為右護軍,掌灞橋大營!未得我之手令,任何人不得調動兵馬……命姚懿,火速進軍,務必於天黑之前,抵達新豐。薛仁越立刻隨我出城。”
盧胤立刻應命,躬身離去。
李言慶則轉身走進內堂,看著祖廟祭台上供奉的靈位,許久後突然一笑,走到一個香案前,打開一個盒子,從裏麵取出一塊令牌,擺放在祭台中央。
爹,用不了多久,您就可以名正言順,位列其中了!
而後,李言慶在祭台前跪好,叩首三下。
再次站起身,他邁步走出內堂,挺胸昂頭,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自古以來,這曆史就是由勝利者書寫!
在千百年後,當人們談起這一段曆史的時候,不曉得又會給自己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但不管怎樣,既然這第一步已經邁出,李言慶便沒有了退路!
從宗廟偏門走出,在雄闊海闞棱兩人的護衛下,李言慶邁步走進了左掖門……
這一次,隻是一個開始!
而下一次,我將名正言順的從承天門進入!
我將入主太極宮!
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毫不遜色於貞觀之治的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