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空,觀音看著下方的玄奘,心中隻感覺到有些迷茫。
玄奘是金蟬子轉世,即便是在佛法見識上,有差錯,但是一顆追求上乘佛法大道的佛心,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
之前幾日,見玄奘在高台上講小乘佛法,已經是修得臻於圓滿。
今天,又講的是《善見律毗婆沙》,顯然也一定已經收獲了那“最後一本小成佛經”的功德,是徹底進入了這取經的因果鏈條。
所以,對於今天現在定下取經人這個流程,觀音是覺得,十拿九穩的。
但是卻沒想到,現實完全超出了她的預料。
眼前這個玄奘,小乘佛法倒是修得圓滿,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時候,生出了這般憊懶,畏懼之心,沒有對於大乘佛法的尊敬,甚至還在談一些稀奇古怪的俗世思想。
佛門要度的,從來都是人世痛苦,思想愚昧。
什麼時候還要管那些吃不吃得飽,往眾生中去的問題?更勿論什麼“砸與不砸”的悖論!
如果是往常,觀音絕對不會理睬。
但是今天一事,太過於重要,涉及到佛門未來。
她自然是不能輕視。
而出了這樣的誤差,靈山那邊的佛祖也一直沒有給她提示。
觀音也隻好順著玄奘的話,想要開解他。
但是,她非常明白,那一塊石頭,砸不砸,都算是違背了佛門的準則。
如果真正入得神門,修行佛法力量,自然是能夠輕而易舉將那行人以及馬車上的孩童救下來。
但是,若真的要說大乘佛法。
畢竟,是佛經言論,講的是思想度化,又如何能夠衍生出佛法力量,幹預實物?
觀音看著玄奘,高深莫測地說道:“佛門力量,即便不是上乘佛法,也有諸多可解之法。你又當是如何解?”
玄奘抬頭看著觀音,腦中想著之前師叔的教誨,幽幽說道:“不知道。”
“不知道?”
觀音一愣。
這特麼是什麼……
“這是何解?”
“便是那‘路在腳下’之大道的解法。”
玄奘自信一笑,忽然站起了身,雙手合十,侃侃談道,“砸與不砸,在親身經曆的那一刻,隻在一念之間。隻要心無惡念,或救孩童,或救同行之人,又有什麼關係?即便是背負罪孽,受世人誤解又如何?問心無愧,這便是‘路在腳下’之大道的解法!
如果坐身佛堂,即便是在那高台之上,宣講佛經,也永遠不可能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唯有親身去體驗,去民間,體驗民生疾苦,體驗這些倫理道理,才是真正的普度眾生!”
聽到他這一段話,周圍跪在地上的眾人,不少人都是紛紛點頭。
李世民同意。
朝臣也同意。
那些民眾,僧人,更是認同,玄奘的這話。
在理。
實際上,剛開始玄奘問菩薩問題的時候,大家也都在思考。
覺得這是無解之題。
現在聽玄奘說的解法,這才恍然大悟。
麵對那樣的問題,隻要是個明理的人,砸或不砸,最後受什麼罪,都值得讚揚和原諒。
原來是這樣!
這“路在腳下”之大道竟然這般神奇!
還有什麼比這個,適合咱們黎民老百姓?
即講究要體驗民生之苦,更是能夠解這般無解之題,絕對比在那高台上頌揚什麼佛法要有用的多!
……
唯有在旁邊,單膝跪著的法海,隻感覺到頭皮發麻。
自己這個師侄呦,真是“秀”得讓人頭皮發麻!
你哪裏來的勇氣,還在這裏和觀音菩薩辯禮?
竟然還敢站起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