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名和聞豔朝著天竺寺的方向走著。一路上兩個人說說笑笑。雲名偶爾會不經意的提起他和蘭蘭的事情。聞豔心裏有點不痛快,可還是那般說笑著;並未表示出來。聞豔感覺的到,她對雲名的愛真就猶如孔雀開屏一樣。從雲名不經意的話語中知道,他們是那麼相愛。突然間,聞豔感覺自己特別的罪惡。怎麼能做一個橫刀奪愛的壞女人呢。聞豔似乎感覺到了,如果得不到雲名;就象兩個拉皮筋的人,受傷的隻能是那個不願放手的人。那個受傷的人也許就是自己未來的宿命。
三生石是一塊狀貌奇欽奇磊落的巨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跡”之一。該石高約10米,寬2米多,峭拔玲瓏。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書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
緣定三生的故事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山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穀道,源欲沂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嬰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顧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唐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情人遠相訪,些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遍,欲回煙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這真是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寫朋友的真情、寫人的本性、寫生命的精魂,曆經兩世而不改變,讀事令人動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為父親在變亂中死去而體悟人生無常,發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獻出來改建惠林寺,並住在寺裏修行。寺裏的住持圓澤禪師,很會經營寺產,而且很懂音樂,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著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沒有人知道他們在談什麼。
有一天,他們相約共遊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從湖北沿江而上,圓澤卻主張由陸路取道長安斜穀入川。李源不同意。圓澤隻好依他,感歎說:“一個人的命運真是由不得自己呀!”於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邊,看到一位穿花緞衣褲的婦人正到河邊取水,圓澤看著就流下淚來,對李源說:“我不願意走水路就是怕見到她呀!”李源吃驚地問他原因,他說:“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兒子,因為我不肯來,所以她懷孕三年了還生不下來,現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現在請你用符咒幫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後洗澡的時候,請你來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為證明。十三年後的中秋夜,你來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來和你見麵。”
李源一方麵悲痛後悔,一方麵為他洗澡更衣,到黃昏的時候,圓澤就死了,河邊看見的婦人也隨之生產了。三天以後李源去看嬰兒,嬰兒見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訴王氏,王家便拿錢把圓澤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無心去遊山,就回到惠林寺,寺裏的徒弟才說出圓澤早就寫好了遺書。
十三年後,李源從洛陽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圓澤的約會,到寺外忽然聽到葛洪川畔傳來牧童拍著牛角的歌聲:
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慚愧讓你跑這麼遠來探望我,我的身體雖變了心性卻長在。
李源聽了,知道是舊人,忍不往問道:“澤公,你還好嗎?”牧童說:“李公真守信約,可惜我的俗緣未了,不能和你再親
近,我們隻有努力修行不墮落,將來還有會見麵的日子。”隨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後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說出因緣又怕心情憂傷;
吳越的山川我已經走遍了,再把船頭掉轉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頭而去,從此不知他往那裏去了。
這個故事歌頌了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情義。圓澤禪師和李源的故事流傳得很廣,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