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突襲(一)(1 / 3)

至於第三個目標的情報,則來源於直屬美國羅斯福總統的另外一個由陸軍部成立的“阿爾索斯”特別行動小組,該小組其實是“曼哈頓”計劃的專屬情報小組,負責在全世界範圍內搜集關於原子彈研製方麵的各種情報。“阿爾索斯”小組一個意外的發現使美國政府大為震驚:種種跡象表明,德國的原子彈研製工作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按照當時德國的技術力量,在研製方麵領先於美國並非不可能的事。

43年1月中旬,羅斯福總統接到了來自“阿爾索斯”特別行動小組的報告,該小組在歐洲的地下特工發現德國在挪威北部維莫克鎮設立的化工廠,專門生產用於製造原子彈的重要原料--重水,工廠的年產重水能力已經足以滿足德國原子彈研製的需要。

這一報告令羅斯福產生了危機感,下令必須不惜一切代價予以摧毀,以保證盟軍在戰略上不受威脅。其實早在42年10月底,英國方麵便已經派出一個代號“燕子”的4人行動小組前往潛伏偵察,並在42年11月中旬派出了一支32人的空降突襲部隊進行襲擊,但32人全部陣亡,行動失敗。為此英國不得不謀求同美國的合作,這個具有S級價值的任務目標,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惡魔特別行動隊”中敢死隊的首選打擊目標。

這三個任務目標,隻要能完成其中的兩個,特別行動隊組建的目的便能達到。(關於描寫特別行動隊的章節,早在剛動筆寫這本書的時候便有了構思。特種戰鬥的章節在書中的比例並不多,但十分重要,是承前啟後的章節。不經過特種作戰,主角不可能迅速在美國政治權力核心占據一席之地。這可說得上是個跳板,不如此主角根本不可能快速晉升為將軍。不晉升為將軍,又怎麼能具有指揮“埃塞克斯”航空母艦編隊的資格,繼續征戰太平洋便成了一句空話。更加沒有以後參與諾曼底登陸,組建B-29戰略轟炸機隊的後話。所以還請大家耐心看下去。)

蒙特同弗朗西斯上校負責的參謀小組就掌握的情報,針對三個任務目標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製定了一係列的周密行動計劃。由於這三個任務都具有緊迫性,蒙特最後接受弗朗西斯的建議,在特別行動隊所有戰鬥成員接受一個月的強化訓練後,決定在43年2月底3月初,實施對這三個目標的連環作戰。

一號計劃,代號“外科手術”行動,行動時間定於2月25日夜,針對的目標是挪威南部沃斯附近的鉬礦藏。由快反航空兵隊員,從英國愛丁堡基地起飛30駕B-17重型轟炸機,裝載新式炸彈,橫跨北海前往轟炸。

二號計劃,代號“清道夫”行動,行動時間定於3月1日夜。利用英國轟炸機對德占法國進行戰略轟炸的掩護時機,在深夜時分利用兩架運輸機搭載一百名空降陸戰特種兵,從倫敦起飛前往法國塞納灣,空降在卡昂市郊區,摧毀並清除設於該處的化學武器庫。行動完成後,搭乘前來接應的五艘英國潛艇返回。由於條件有限,位於法國地中海沿岸的化學武器庫將不作為攻擊目標。(化學武器在當時是個不容易處理的紮手問題。隨便用飛機對其進行轟炸的話,極易造成大規模泄漏。)

三號計劃,代號“無敵貓”行動,行動時間也定於3月1日夜。利用轟炸機把敢死隊第一梯隊的成員運送到挪威北部的納爾維克地區的山林中,與早就潛伏在那裏的英美特工取得聯係和挪威抵抗運動戰士彙合,向北前往德國建在挪威諾爾克斯城維莫克鎮的重水化工廠,潛入工廠破壞癱瘓一切重水生產設施。

計劃製定後,蒙特便再次返回華盛頓,到白宮晉見羅斯福總統,向羅斯福提交作戰計劃。羅斯福總統對“惡魔特別行動隊”的三項計劃都作了詳細批示。每項計劃都對盟軍日後的戰略戰役部署具有重大意義,鉬礦能否摧毀,直接關乎德國的虎式豹式坦克生產質量能否下降,間接關乎盟軍將來在戰場上的死傷數字。而德國位於英吉利海峽沿岸的化學武器庫能否被清除,更是日後盟軍反攻歐洲,登陸法國,開辟第二戰線的前提條件,化學武器的殺傷力,各國的統帥都是心知肚明。而能否破壞摧毀德國的核設施,其重要性隻要是有些核知識的人都能知道。為了確保行動能順利完成,羅斯福總統親自下令,讓幾位從事化學武器及核武器研究的重量級科學家,前往皮爾斯堡基地給參與作戰行動的隊員講授相關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