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由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這次吉爾伯特群島戰役的主要戰略戰術的主旨。”作戰參謀官出身的斯普魯恩斯將軍在尼米茲將軍發言後,隨即拿著一根長長的教鞭,闊步走到早已掛在會議室一麵牆壁上的一大一小兩幅軍用海圖前。大的一幅是中南太平洋地圖,小的一幅是吉爾伯特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的詳細地形及海域圖。
“這次進攻的代號是‘複蘇計劃’,顧名思義其目的是要重振我海軍在太平洋上的聲威,為日後大舉北上進攻日本占領地及日本本土奪占一個前進的橋頭堡。”斯普魯恩斯將軍稱得上是個思維慎密的人,說起話來很有節奏性。
“也許有人會認為,以現在第5艦隊的實力,用得著全軍出動,去奪取一兩個小海島嗎?在分配作戰任務前,我希望各位將軍能對此形成一個共識,攻占的海島雖然小,但對於日後的戰爭卻意義重大。這次戰役我們隻許勝不許敗,堅決杜絕指揮官麻痹大意的情況發生。”正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斯普魯恩斯中將語帶嚴厲地告誡下屬的各級將領。在兵弱的時候上下團結一致,反敗為勝,而在兵強的時候協調不一相互扯皮,應勝卻敗的例子在曆史中並不少見。有必要為前些日子裏暗中爭鬥的將軍們來個當頭警醒。
“這次戰役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及三個階段。戰略方麵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利用海空的優勢孤立和壓製吉爾伯特群島,並對可能前來應戰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予以迎頭痛擊。二是實施一次中等規模的兩棲登陸戰,搶灘登陸占領吉爾伯特群島中的塔拉瓦島、阿貝馬馬島和馬金島,消滅島上日軍,控製各個島上的機場。”斯普魯恩斯中將一邊敘述一邊示意助手向在座的各位將軍派發這次戰役的相關資料,見到與會的將軍都拿到了自己負責的相應任務資料後,才繼續講解戰術層麵的實施步驟。
“戰術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吉爾伯特群島及馬紹爾群島上的日軍機場實施壓製性轟炸,令日軍在這一區域的陸基航空兵失去戰鬥力。這一階段的戰鬥將由第50特混編隊來擔任主攻力量,蒙特·克拉克少將擔任指揮官。第二階段是搶灘登陸階段,分為兩個主要作戰方向:北部方向是對馬金島的登陸,第52特混編隊將擔任主攻力量,由第5兩棲部隊司令凱利•特納海軍少將指揮。南部方向是對塔拉瓦島的登陸,第53特混編隊將擔任主攻力量,由第5兩棲部隊副司令希爾海軍準將指揮。第三階段是地麵戰鬥,北部馬金島的地麵作戰部隊是步兵第27師的第165團和第105團的一個營,共6400人,由27師師長拉爾夫·史密斯指揮。南部塔拉瓦島的地麵作戰部隊是海軍陸戰隊第2師,約1.8萬人,由陸戰2師師長朱利安·史密斯少將指揮。”斯普魯恩斯將軍一一講述了作戰的次序,主攻部隊和各主要指揮官人選。
“對於這次戰役的各方麵的具體安排,都在分發給各位將軍手上的資料中有明確的要求,希望在戰役打響後,大家能明確清楚自己的責任。”斯普魯恩斯將軍環視了一下拿著作戰計劃資料正在細看的各個將軍,見大家看得差不多了後才又說到“現在請大家就本次戰役,發表一下各自的意見或者對不清楚的地方提出問題。”
這樣的海陸空協同作戰,在太平洋戰區還是第一次,雖然參戰的兵力十分充足,但有類似作戰經驗的將領和人員卻曲指可數。這也是尼米茲任命斯普魯恩斯為第5艦隊第一任司令官的主要原因,是想利用斯普魯恩斯擅長製定作戰計劃的特長,來為這隻新生的龐大艦隊保駕護航。缺乏實戰經驗,能製定出一套完善的作戰計劃就顯得相當的重要。
“斯普魯恩斯將軍,我想就我負責的戰役部分談一談自己的意見。”蒙特拿到戰役資料後,迅速從頭至尾看了一遍,發現了一個敏感的問題:這是一份過於詳細的作戰計劃,對參戰的各艦隊戰艦都列出了一係列的明確要求,細致到什麼時候什麼戰艦應該在哪裏,以怎樣的態勢進入戰場部署戰鬥都作了指導性要求。本來蒙特不想第一個發言的,畢竟自己才剛晉升為少將。但看了看其他幾個特混編隊的指揮官,對於這樣詳細的戰鬥計劃好像沒有太大的反對意思,都沒有發言時,出於責任心唯有率先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