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利益,無論是人與人之間,朋友與朋友之間,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那都是永遠把自己的利益放到首位的。別看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公眾場合都是一副紳士模樣,在這事關重大利益的談判桌上,都是針鋒相對各執一詞。
在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選擇地點上,羅斯福和丘吉爾的意見嚴重分歧。羅斯福主張在法國北部沿岸塞納灣一帶登陸,而丘吉爾卻主張說服土耳其加入戰爭,從土耳其向巴爾幹半島開辟第二戰線。美國選擇法國北部,是基於盡早結束歐洲戰爭好回過頭來全力投入太平洋戰場,而英國選擇巴爾幹半島,則是基於維護其龐大殖民地利益的考慮。最後這個問題美英雙方各不相讓,隻得暫時擱淺,留待德黑蘭會議與蘇聯一起協商。
在殖民地獨立的問題上,美國和英國都有各自的打算。在這個問題上,曾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其所涉及的利益要遠遠大過美國。被喻為英女王權仗上的明珠的印度殖民地,印度人在聖雄甘地的帶領下,獨立運動鬧得最凶。現時的美國當然不希望英國再像往昔那樣強大,千方百計削弱英國的殖民地,是最佳的選擇。羅斯福為了讓丘吉爾及英國國王在印度獨立的問題上讓步,不惜以本傷人,毅然聲明美國將在戰後放棄菲律賓殖民地的統治權,讓菲律賓獨立,希望英國能跟隨美國的做法讓印度獨立。丘吉爾也很清楚英國已經很難像上世紀那樣強大,一直不讓印度獨立隻是出於麵子的問題,既然美國也主動放棄菲律賓的殖民統治,那也就順勢下台階,勉強同意了印度的獨立。在殖民地的問題上美英兩國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既允許他們獨立,但又要保持對其的影響力。
接下來羅斯福和丘吉爾就戰後組建全世界性的大聯盟國,彼此交換了意見。兩人都基本讚成組建大聯盟國的必要性,表麵上看,這個所謂的大聯盟國是為了讓戰後受災各國,可以較快地從戰亂中恢複過來,並從新建立新世界秩序而組建的,而實質上是羅斯福和丘吉爾共同想出來的竭製蘇聯日後擴張的重要手段。說白了就是弄一個高明的圈套,來套住日後蘇聯人的手腳。
在美英兩國首腦的長達數小時的會談中,蒙特一直是個忠實的旁聽者,借此機會詳細閱讀了相關的資料文件。之所以讓蒙特列席,羅斯福有他的想法,一來他是希望蒙特在政治方麵盡快成長起來,二來是希望蒙特在必要的時候能給自己想點好提議,因為蒙特在處理重大事情時都會有些出入意表的點子,事後證明又是正確而有效的。
美英兩國間的會談結束後,在等待轉機飛往埃及開羅的短暫空隙時間,羅斯福又和他的智囊幕僚們緊急磋商了一下。為了確保羅斯福總統此行的安全,蒙特身為安全顧問,也利用這短暫的難得時間,連續拍發了幾封電報調動手中的力量加強保安措施。
這也是讓羅斯福等人選擇在這個“惡魔特別行動隊”英國總部的農場裏逗留的一大好處,指揮調度起來蒙特就能隨心所欲。蒙特再次利用他的S級權限,首先把一個連的“血三角利劍”空降陸戰特種兵部隊緊急調往伊朗德黑蘭(也就是原‘惡魔特別行動隊’的第二支部隊,現在已經大幅擴編為一個營。這支部隊實際上就是日後“綠色貝雷帽”、“三角洲”等一係列特種部隊的鼻祖。)然後命令“惡魔特別行動隊”的情報處立即把相關的德國刺殺計劃的情報搜集上報到自己手裏,並派出“血三角骷髏”的特工協同英國和蘇聯的特工打擊德國的間諜網。從處理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蒙特依舊貫徹了自己一向的行事作風,他並不是一個喜歡單方麵防守的人。既然知道敵人要來進攻,除了需要一個堅固的盾牌外,還需要一把能刺穿敵人心髒的長矛,先下手為強總比後下手遭殃要好得多。
“蒙特你來得真及時,我正想聽聽你對今天會議內容的看法和意見。”蒙特作好一係列的安排後,才來到羅斯福總統在農場裏的休息室。羅斯福總統剛好同他的幕僚霍普金斯、哈裏曼、李海、沃森、約翰·伯蒂格(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