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鶯呼叫薔薇,左右交叉突擊目標島嶼東部和北部高炮陣地。”由於原“企業號”第聯6長霍華德.楊中校榮升回美國出任美軍航空學院首席教官,在吉爾伯特群島戰役中表現出色的“邦克山”號航空母艦的轟炸機中隊長吉米.布朗上尉,被蒙特提議軍部晉升為少校,並提拔出任“企業號”第6航空聯隊新一任的聯隊長。這次出戰負責轟炸誇賈林環礁島嶼的第1特混大隊的機群,正是由代號“夜鶯”的吉米.布朗少校擔任指揮官。對於自己新官上任,便擔負指揮如此重要的攻擊行動,吉米.布朗不敢有半點怠慢,飛抵誇賈林環礁空域時,立即下達第一道戰術命令。
“薔薇收到,薔薇收到,攻擊東部和北部高炮陣地。”正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現時美軍不斷有新的戰機投入使用,戰機飛行員成了這時美國年輕人最熱門的應征軍種。很自然,美軍中的現役戰機飛行員人數也不斷增多,人材不斷湧現。“約克城”號的薔薇戰鬥機聯隊(雙中隊),作為美軍艦載航空兵的功勳的飛行員都被調往其它聯隊擔任各級指揮官。(這種情況是由4年時美軍的三艘主力航空母艦先後沉沒和退出現役,原來有經驗的戰鬥機飛行員都集中到現在的“約克城”號上來所造成的。)
“雙麵人呼叫薔薇,第1分隊攻擊島嶼東部高炮陣地,第2分隊攻擊島嶼北部高炮陣地,第3作空中掩護。”現在的薔薇聯隊長是從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威爾遜上尉,他是從傑克.莊臣少校手中接過指揮權地。
誇賈林環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環礁之一。也是馬紹爾群島最大的環礁,由大小97個珊瑚島礁圍成菱形的礁湖,日軍隻在分別位
l的誇賈林島、北部羅伊島—那慕爾島和西部的埃貝耶島三個島礁上設防。
誇賈林島,是誇賈林環礁的主島,日軍秋山的第6巡防區司令部就設在該島,是日軍守備部隊的指揮部中樞,並建有供艦船停泊的碼頭等海軍設施,是日軍在馬紹爾群島地主要海軍基地。誇賈林島狹長而中間彎曲,形似一頭朝北另一頭朝西的香蕉,該島北麵是礁湖。南麵則是外海。
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日軍在該島上加緊建造了兩個飛機場,並在北部麵向礁湖一側,靠近礁湖的海灘緊急加修了工事。要想順利轟炸機場,就要先壓製住日軍建立在東部和北部的隱蔽堅固的防空炮火陣地。
由於根據情報資料得知,日軍的戰鬥機數量在這一區域少得可憐,這次“約克城”號的薔薇戰鬥聯隊隻起飛了一個中隊18架f6f“潑婦”式戰鬥機,第1第2分隊正是經過改裝,能掛載2火箭彈的那12架試驗飛機。在吉爾伯特群島戰役時,第58特混編隊第1特混大隊也曾經空襲過誇賈林島。但那次卻中了日軍的空島計,對日軍沒造成任何威脅。美軍反而吃了個暗虧。這次轟炸可就大不一樣了,戰前做足了偵察功夫,通過飛機航拍把整個島嶼地情況都基本掌握了,島上堡壘工事的分別大致都搞清楚了位置,因此這次轟炸不再是胡亂投彈。
在以前,飛機要對付地麵對空炮火,隻有兩個辦法,一個是使用轟炸機進行高空水平轟炸,一個是使用俯衝轟炸機進行亡命式地低空俯衝轟炸,前者雖然安全但命中率極低。後者雖然命中率高但所冒的風險卻太大,都不是理想的打擊方法。但火箭彈在戰鬥機上的應用,卻為攻擊對空炮火陣地及碉堡工事,提供了第三種更有效更安全的打擊方法。這就是超低空快速逼近打擊法。
18f6f“潑婦”式戰鬥機,在威爾遜上尉的帶領下,在距離誇賈林島15海裏時。由原來在機群前方的雁形飛行隊列,迅速改變為強攻時的品字形隊列,並開始不斷下降在空中的高度。從為機群護航時的高度,逐漸下降到150以下地超低空,貼著海麵作超低空衝刺式的全速飛行。利用戰鬥機的高速,在日軍高射炮難以射擊的超低空角度,巧妙地突破敵人地對空火力網。可以看得出,薔薇戰鬥機聯隊的突防技巧,要比仙人掌聯隊的f4u“海盜”式戰鬥機中隊又要高明得多。這種超低空快速逼近,對於日軍那種大部分深埋地下地炮火工事,顯得格外有效,因為陣地工事埋得深,其對空射擊的角度自然大受限製,想讓高炮作平射直瞄,是不可能的。正所謂有其利,就有其弊,軍事科技落後,就隻有挨打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