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兩線作戰 海陸並舉(1 / 2)

“關島至菲律賓一線的島嶼。”羅斯福戴上眼鏡,把地球儀轉動到正確的位置,仔細地端詳起來,“又是菲律賓和關島,我看蒙特你也是來為海軍作說客的吧。”羅斯福是多麼精明老練的人啊,蒙特還沒有開始陳述自己的意見,羅斯福就猜出了他的來意。近一個月來,美軍上層一直在為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和在太平洋戰場奪回菲律賓的事,緊張的籌備著。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事美軍上層意見比較統一,而如何奪回菲律賓,美陸軍與海軍之間卻存在著巨大分歧。

“那你說說,我們是先奪回菲律賓,還是先攻占關島呢?”見蒙特既沒承認也沒否認,欲言又止的樣子,一向廣開言路,兼聽各方的羅斯福,幹脆直接了當地向蒙特詢問。羅斯福知道自己身處高位,平時隻是同軍方最高層的幾個將領商討問題,直接找前線的將領聽取意見的機會並不多,而蒙特既是信得過的自己人,也是前線將領,更是個能力出眾的將才,故此羅斯福才不恥下問。

“作為我國的殖民地,菲律賓是一定要奪回來的。”蒙特知道自己已不可避免地卷入這場海陸軍利益矛盾爭論的大漩渦當中。不過既然是來當說客,說話自然就需要一些技巧。早在乘坐飛機返回華盛頓之前,蒙特就已經看過了手下情報組織收集而來的情報資料,清楚地知道引起這次美國海陸軍不和的關鍵所在,就是如何解放菲律賓的問題。眾所周知,菲律賓原是美國的殖民地,現任太平洋戰區陸軍地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原是菲律賓的總督,因此極力主張不顧一切先奪回菲律賓。而羅斯福總統作為美國的最高領導人,一貫希望早日從日本人手中解放菲律賓,領美國國土完整。(這種心態就如現在的國人要收回台灣一樣。)可以這麼說,現在羅斯福是比較支持陸軍的戰略觀點的,這也符合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利益。

“不過,我希望能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客觀分析一下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做說客是一門高度的藝術,畢竟人心難以捉摸,尤其是要說服像羅斯福這樣的人,更要講求一下方式方法。

“哦。怎樣地旁觀者的角度呢?”在這個軍事問題上,由於參雜了個人的政治利益,看待起問題來自然難免有些當局者迷,蒙特的這一句話,讓羅斯福有所知覺。

“事實勝於雄辯,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實事求是,是蒙特在戰場上立於不敗的不二法則,蒙特用肯定的語氣回答羅斯福的話,並從隨身文件包中掏出了一份早就準備好的文件,雙手遞給羅斯福。“這是一份由新組建的情報組織提供的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上,最新地海陸軍力對比報告表。請總統先生過目。”

“相信總統先生可以從軍力對比報告中看出,如今的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在陸軍力量上占有優勢,美軍在海軍力量上占有優勢。”蒙特等羅斯福認真地翻看完軍力對比報告表後(具體地數據就不列出來了,讀者可以自己去查查資料,免得各位大大說我充字數),才接著說:“相信總統先生也希望早日結束戰爭,而最快戰勝日本的途徑是直接威脅破壞其本土,戰略大轟炸則是最快最有效的手段,這在歐洲戰場上已經得到了驗證。”盟軍在歐洲戰場上對德占法國及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已經進行了大半年時間。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

見羅斯福點了點頭同意自己的說法後,蒙特又說:“也就是說,隻要我軍能夠得到一處,可以有效轟炸日本本土的航空基地。就能達到這一戰略目的。”蒙特舉步走到放在羅斯福身旁的那個地球儀前,伸手向地球儀比劃了一下後又說:“現在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在哪裏建立戰略轟炸機航空基地最省時、最省力、付出代價最小、轟炸效果將最有效。”

“菲律賓的呂宋島北部和馬裏亞納群島地關島附近島嶼。都可以作為理想的戰略轟炸機航空基地。要想奪得前進基地,必須實施登陸作戰。從數據上看,呂宋島的日本駐軍要遠遠多於關島的駐軍。一旦實施登陸作戰,估計奪取呂宋島比奪取關島傷亡地人。”蒙特又再次指了指地球儀說:“讓我們再來分我軍在呂宋島和關島建立了航空基地,那一個基地能最有效實施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蒙特頓了頓喝了口酒後說“呂宋島靠近中國大陸,戰略轟炸機從基地起飛後,需要經過台灣島及琉球群島附近的空域,才能到達日本本土,這樣沿途中將受到日本地陸基飛機的攔截,就算能到達日本本土,估計也將付出一定傷亡;而關島孤懸在太平洋之中,戰略轟炸機從基地起飛後,沿途都在大海深處上空飛行,可以直接飛往日本本土而不受任何威脅,實施轟炸後返航也較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