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況下,戰列艦和巡洋艦都是起飛一架偵察機,而這次對塞班島的炮擊,在一開始的時候奧登多夫海軍少將便下令所有戰列艦的所有偵察機都起飛,也就是說每艘戰列艦最少出動2,有的甚至是察機。偵察機就是戰列艦的千裏眼,指揮官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盡量第一時間掌握炮擊目標的具體情況。
如獵人肩膀上的獵鷹,在收到命令後,各主力戰艦上的一架架偵察機,紛紛從各自的母艦上彈射升空,在藍天上圍繞戰艦盤旋一圈後,就徑直朝獵物方向飛去。在經受了美軍連續兩天的飽和攻擊後,守島日軍已經沒有什麼能打得響的防空炮火,隻能眼白白地看著美軍的偵察機在自己的頭上飛來繞去。
“全艦隊減速至5,扇形梯次展開,各戰艦炮火準備!”整個臨時炮擊編隊前進至距離塞班島海岸1萬5000米的時候,隨著奧登多夫海軍少將下達炮火準備的命令,美軍臨時炮擊編隊的陣形隨之發生改變,由快速行進中的大“十”字環形密集陣形,逐漸改變成6艘重巡洋艦在前,7戰列艦在後,5艘輕型巡洋艦在兩翼,驅逐艦環繞警戒的岸炮擊的扇形梯次隊列。並最終在距離塞班島8000米的海域上,整個隊橫行掉頭,一側船舷對著目標島嶼,以最低5的航行速度開始環繞塞班島行駛。
“各戰列艦主炮炮塔,采用延時引信炮彈,單**動射擊,目標前方島嶼海岸工事。開火!”和上次由威利斯列艦編隊的三連射首發不同,奧登多夫海軍少將向臨時炮擊編隊的戰列艦下達地是單**動射擊命令。
“轟!”“轟!”“轟!”猶如天空中的炸雷,美軍中的7艘戰列艦先後發炮射擊,各艘戰列艦都是一組炮塔一組炮塔地依次發射,一下一下輪番響起的巨炮聲雄壯而有規律,這或許是最好的進攻序曲吧。每組主炮炮塔的炮口火光一閃,就有一406mm大口徑炮彈以人的肉眼難以看到的速度,衝出炮膛飛向遠處的島嶼。(白天烈日下是看不到彈痕的。)
在各艘戰列艦都先後首發打擊目標後,奧登多夫海軍少將立即使用單筒軍用高倍望遠鏡,仔細地觀察炮擊地情況。(這裏所指的單筒軍用望遠鏡。並不是大家在電影上看的那種拿在手上的海盜常用的望遠鏡,而是用三角架固定支撐的外形像天文望遠鏡一樣的高倍望遠鏡,一般倍數在10倍至25倍之間。)戰列艦主炮的單**動射擊,由於射擊距離8000米以外,延時引信的大口徑炮彈,後,夾帶著巨大地衝擊力打在了塞班島的海岸上,由於延時引信地緣故,大口徑炮彈並沒有在一著地的時候就爆炸,而是在整個炮彈打入了土地中後。才引爆爆炸。炸彈爆炸所產生的煙塵明顯比急速射擊要少得多,但在土地中爆炸的炮彈明顯比急速射擊在地麵上爆炸的炮彈。其產生的威力要大得多。7艘
.:島東海岸的其中一段,雖然隻有寥寥數發能打中海岸上的工事,其破壞效果卻是明顯的。
“各輕重巡洋艦主炮炮塔,采用延時引信炮彈,單發齊射,目標前方島嶼海岸工事,開火!”奧登多夫海軍少將並沒有讓戰列艦繼續開炮,而是命令輕重巡洋艦也進行單發首次射擊。之所以要戰列艦與巡洋艦分開來進行射擊,是因為這樣更有利於盤旋在塞班島上地偵察機。對炮擊進行更好的效驗工作,再配合上這時美軍戰艦上比其它國家都要先進的艦載火炮控製係統,就能大幅提高炮擊命中的精度。前段時間地強化訓練中,對岸慢速精確射擊一直都是第58特混編隊所有護要訓練科目。現在是到了實戰驗收成果的時候了。(注:美軍各特混編隊是**訓練地,訓練內容由特混編隊的最高指揮官自行製定。**戰列艦編隊的那些戰列艦都沒有接受過慢速精確射擊的訓練,因此它們才會浪費彈藥。)
美軍主力戰艦的大口徑炮彈雖然沒有雨點一樣地落在日本人的頭上。但是一個一個地砸在海岸的掩體工事上,卻更讓島上的日本駐軍經受不住。在距離8000米以為的海麵上發射出來的炮彈,能直接命中掩工事上蓋的可能性雖然
,能著彈分別在目標前後10-20就已經是優秀了,但406mm的大口徑炮彈的爆炸威力是多麼的恐怖,尤其是使用了延時引信,深入土地中才爆炸,爆炸後產生的巨大彈坑,足夠容納一個排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