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市,是二戰時期,德國的第一大工業重鎮,以法蘭克福市為中心的附近地區,其武器***產量,占了德國總產量的三分一強。(如果讀者中有玩過“鐵路大亨”這款遊戲的朋友,就會知道德國法蘭克福地區內的***工廠及鐵路網絡的密集程度,其戰略價值非同一般。)
夜是那樣的寂靜,明月當空,繁星點點,大地籠罩在秋寒的薄霧之中,地上的***一如天上的繁星,點綴在連綿無盡的山河之間,從空中往地麵看,仿佛有一種朦朧的美。萊茵河稱得上是西歐人民的母親河,不過在戰爭的歲月中,它沒有少受來自人類的摧殘,如今更是兩軍對壘的戰場,也是德國賴以防禦本土的西部重要防線。
“沒想到德國的鄉間夜‘色’竟然是如此的美麗,真舍不得就這樣打破它啊。”麥肯迪中校屬美第4空兵聯隊,是一名中校大隊長,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曾經多次參加對德國的夜間大轟炸,是個***夜戰的高手,軍中代號“蝙蝠”,從代號中就能知道他最擅長的是夜間準確導航。
“看來航線方向需要向右修正3才行。”麥肯迪中校根據剛才向下方了望所觀察到的地理地貌情況,再對照航空線路圖,有對照飛機上的經緯儀的經緯度,對航行的路線略為作出了修正,並按下一個按鈕,向天空中發‘射’了一個信號彈。提醒跟在自己座機後麵的機群注意修正航向。雖說現在的夜間導航技術比起兩年前有了很大的進步,但由領航機每隔一段路程就發‘射’一枚信號彈的做法,還是一直在戰爭中使用。
由於在白天經受了來自盟軍地大轟炸。法蘭克福市的城區,在夜晚到來時實行了***管製,反而不比鄉鎮的***通明,若大的城市顯得有些死氣沉沉。這樣的做法,也算是在漫長的戰爭歲月中,形成的一種基本戒備方法,多少對抵抗夜間空襲有一些作用,隻是苦了普通老百姓。
“我是蝙蝠,我是蝙蝠,各中隊注意。進入戰鬥狀態。進入戰鬥狀態。”在機群最前方導航的麥肯迪中校機載導航雷達的幫助下,比較順利地帶領著美軍夜間轟炸機群,達到了法蘭克福市的周邊地區,進入預定空域後,他第一時間向機群下達了備戰命令。
接到備戰命令後,各飛行中隊紛紛在空中展開隊形,擔任護航地戰鬥機編隊也從機群中加速向前,扇形分布在機群的前方,其它轟炸機編隊則緊隨在戰鬥機編隊後麵飛行,構成了典型的圓弧形空中隊列。這次夜襲法蘭克福市的飛機數量並不多。隻有200架,其中轟炸機就有架。
如果你認為150的轟炸機。對於一座龐大的城市來說,破壞力有限的話,那麼你就錯了。因為在這150轟炸機中,有一半是美軍在B-1重型轟炸機的基礎上改裝而成的,專‘門’用於戰略大轟炸的爆擊機。所謂爆擊機,就是以犧牲對空能力和裝甲強度為前提,最大限度增加載彈量,裝載專‘門’用於摧毀地麵固定目標地爆擊炸彈,具有強大對地破壞力的機種。這種機種其實是盟軍從德軍地身上抄襲過來的,二戰時期隻有德軍才有專‘門’的爆擊機。事實證明。這種爆擊機雖然對空能力極低,甚至對來自地麵的防空炮火也防禦能力較差,甚至對地麵的裝甲部隊的殺傷力也不大,不過對於地麵上固定目標的破壞力卻是出奇的高。因此爆擊機這個機種。被人戲稱專‘門’為搞破壞而製造的,是典型的戰略大轟炸地產物。
“我是蝙蝠,各中隊按照計劃。攻擊預定地麵目標,注意不要靠近城市防空炮火‘射’擊範圍。”對比白天來說,夜間空襲的難度要大很多,但也有其有利的一麵,在摧毀了德國的地麵雷達站後,夜間轟炸將更有突然‘性’。
麥肯迪中校地戰術命令下達後,各個中隊在各自的中隊長的帶領下紛紛向法蘭克福市地四麵的城較結合部飛去。他們的目標,是法蘭克福市通往其它城市和地區的各條鐵路和公路。
雖然沒有了地麵雷達站的預警,但美軍這次出動250飛機,當美軍機群飛抵法蘭克福市附近時,還是被地麵城防哨站的德軍發現了,寂靜的夜晚立即響起了刺耳的防空警報聲。法蘭克福市城防工事中的高‘射’炮火,也在第一時間向天空四處掃‘射’。不知道多少道暗紅的彈痕,從地麵長長地劃向黑夜中,密密麻麻組成了一個恐怖的火力網,護住了城市中大部分的重要地區。自從43年年初,盟軍開始對德國實施戰略大轟炸,法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