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東京化焦土(二)(1 / 2)

在經曆了美軍近一個月的持續轟炸後,日軍在小笠原群島上的飛機已經不是太多了,尤其是在45年3月初對美軍的戰艦實施了所謂的“神風”敢死隊的猛烈襲擊,令到美軍的多艘軍艦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損失。

而3月10日是日本的軍人節,在戰時所有的日本人都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也準備在3月9日再對美軍的戰艦實施一次更大規模的“神風”式襲擊,以此提升日軍的士氣。這次小笠原群島上的日軍幾乎傾巢而出,動用了將近50架各式飛機,主要包括九七式戰鬥機、九七式轟炸機及九九式轟炸機,相對於美軍的飛機來說這些都已經是落後的舊式飛機了。日本人的計劃是利用速度快的戰鬥機近距離撞擊美軍的戰艦並掩護速度慢的轟炸機實施轟炸。這樣的作戰模式已經在太平洋的各個主要戰場上取得了一定的戰果,因此日軍對這次支援硫黃島的“神風”式襲擊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可是美軍的戰略轟炸機也選擇了這一天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大轟炸,當龐大的機群飛過硫黃島與小笠原群島之間的空中航線時,米歇爾上校所率領的護航戰鬥機群正好與日軍的這個湊並起來的機群相遇。

“緊急軍情,發現敵機蹤跡!”在美軍機群前麵開路的35架P-47“雷電”戰鬥機剛加速脫離主機群,朝小笠原群島方向飛去沒多久,領隊的分隊指揮官就通過無線電發出了警告,“數量大概在三十以上,方向東北偏東,正在向硫黃島方向飛行。”作為在前麵警戒領航的美軍P-47“雷電”戰鬥機,部分安裝有機載雷達,這對於以前來說是一種科技的進步。雖然雷達的‘性’能還不是太完善,但是比起二戰初期那種靠飛行員近距離眼睛索敵已經是一大進步。

“我是飛天俠,第一海盜中隊立即向雷電”中隊靠攏,主動迎擊敵人。”米歇爾上校立即緊張了起來。偏偏在美軍的戰略轟炸機群飛越日本外海防禦島鏈的時候遇上了敵人地機群,為了安全起見米歇爾上校立即對擔任護航的各個戰鬥機中隊下達戰術命令:“第二。第三海盜中隊立即組成雙中隊空中聯防陣式,隨時準備迎擊敵人。”遭遇敵方機群的消息,作為戰略轟炸機群總指揮的鮑爾準將也第一時間知道了,也立即下令龐大地B-29戰略轟炸機群向萬米高空爬升,並加速向北飛行。因為這個時候日軍的飛機還不能在萬米以上地高空作戰,隻要美軍的B-29戰略轟炸機爬升到足夠的高度,就基本安全。

也是巧合,日軍本來計劃對圍攻硫黃島的美軍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空中襲擊,日軍機群卻在半路上就遇上了美軍擔任護航的戰鬥機群,這樣一來他們的計劃就落空了。美軍兩個中隊的戰鬥機。數量大概在七十架左右,也是采取雙中隊聯合攻擊的陣式,根據機載雷達的探測到地情況,向日軍的機群快速靠近。

“兄弟們,給日本人來個驚喜吧。”P-47“雷電”戰鬥機分隊帶隊的是的中隊長摩多爾中尉,在得到攻擊命令後立即指揮自己的分隊向日軍的戰鬥機靠攏,而把攻擊日軍轟炸機的任務‘交’給了另外一個分隊。雙中隊地空中隊形一分為二,摩多爾中尉的戰鬥機中隊依然保持著500米高空接近敵人。而另一個“雷電”戰鬥機中隊則主動提前下降到3000米高空向敵人靠攏。美軍戰鬥機中隊之所以分開作戰,是因為這時地美軍飛機無論是從數量上來說還是‘性’能上來說都要比日軍要多要好,分開作戰更有利於合圍日軍的飛機。

日軍的飛機在二戰後期並沒有太大的改進,一直沿用著戰爭初期的飛機型號,‘性’能上已經不能同美軍地飛機相比。這並不是日軍不重視武器地更新換代。這主要是國力上的問題。日軍地工業實力在戰後並沒有隨著戰爭的發展而發展,戰機的研究項目並沒有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致使其新式的飛機一直沒能投入現役使用。到45年上半年的時候,日軍的舊式飛機隻能作為“神風”感死隊的自殺式裝備。

美日兩軍的機群在靠近到足夠近的距離後,日軍的戰鬥機也目測發現了美軍的戰鬥機群,這一發現讓日軍機群的空中指揮官大為意外及震驚,立即命令機群中的戰鬥機拉升迎擊美軍戰鬥機,而命令機群中的轟炸機下降從低空撤退戰鬥空域。而這正好中了美軍上下合擊的戰術,美軍戰鬥機已經從5000米至3000米的空中高度向日軍的機群夾擊過去,形成了一個空中的鉗形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