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軍戰略空軍連續一個星期的轟炸行動中,日本最大的幾個城市:東京、大阪、名古屋、神戶全部被燃燒彈嚴重破壞,日本一個星期之內所遭受損失及軍民傷亡數字就超過了自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及太平洋戰爭以來的總和,這令到日本朝野都為之震驚,日本民眾跟是嚐到了戰爭的苦果,不少居住在其它大城市裏的居民,紛紛離開城市向山區疏散,恐慌的情緒在日本人當中蔓延。日本是個人口密集的島國,不少日本人不願意離開城市,還是在呆著。不過日本人是個倔強的民族,美國戰略空軍如此大規模的焦土式的轟炸,反以被日本政fǔ的宣傳部‘門’利用來作為煽動日本人民反美情緒的佐證,大部分日本人抱著令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武士道‘精’神,投入到準備迎擊美軍登陸本土的戰備之中,根據美軍所掌握的最新情報,日本人幾乎是全民皆兵。
就在‘蒙’特所領導的戰略空軍取得空前的勝利時,回到了關島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尼米茲上將,於3月17日晚召開了太平洋戰區的聯席會議,參加會議的主要人員包括第58特‘混’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戰略空軍司令‘蒙’特中將,太平洋戰區兩棲部隊司令特納海軍中將、陸軍第十集團軍司令巴克納中將、布蘭迪海軍少將、賴夫斯奈德海軍少將和霍爾海軍少將等,對美軍攻占衝繩島的戰役計劃作出最後地部署。
琉球群島又可分為三個群島。從北到南依次是奄美群島、衝繩群島和先島群島,與台灣島構成了一道新月形的島鏈,成為日本本土在東海的天然屏障。其中的衝繩群島位置居中,距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本土地距離分別是360、340、340海裏。衝繩群島由衝繩島、慶良間列島、伊江島等島嶼組成,主島衝繩島是琉球群島的最大島嶼,南北長約108公裏,東西最寬處約30公裏,最窄處僅4公裏,麵積約1220平方公裏。人口約四十六萬,主要城市有那霸、首裏和本部町,衝繩島北部多山地。南部則是開闊又平坦的丘陵地帶,島的東海岸有兩個天然港灣,金武灣和中城灣,日軍建有那霸軍港,島上還有那霸、嘉手納、讀穀和與那原四個機場。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衝繩島上有一種特別的建築,就是圓形的家墓,用堅固的石料建成,在島上隨處可見,日軍稍加改裝,就成為堅固地防禦工事。
“硫黃島的戰役已經接近尾聲,我們下一步的目標是衝繩島。”尼米茲上將在會議開始時就直接了當地說出了這次聯席會議的目的,“由於我們已經放棄登陸台灣,衝繩島就成為了美軍攻占日本本土地最佳跳板。”事實上美軍占領菲律賓後,衝繩島在本土防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對於日本而言,衝繩島一旦失守,本土、朝鮮以及中國沿海地區的製海權、製空權將悉數喪失。日本賴以維持生存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交’通線將被徹底切斷。
“戰役的大致計劃情況都在資料中,我就不多說了,現在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將軍能提出一些較為實際的意見,以完善這個作戰計劃。”尼米茲上將一貫是雷厲風行的作風,由他主持的戰役聯席會議通常都是要求各部隊地將領實話實說。
與會的各級將領先後發了言。戰爭進行到這時。美軍已經對如何實施登陸作戰有了一整套的方式方法,基本上都是針對不同地目標作出相應的調整後就能付諸實現。這次將軍們討論的焦點主要是如何挫敗日本大規模的“神風”式自殺戰術。及如何在登陸後快速推進以及減少美軍傷亡數字的問題上。
這些問題對於‘蒙’特這個戰略空軍司令來說,隻是個旁聽者,好不容易等到大家都發言後,‘蒙’特才針對戰略空軍所需要執行地計劃部隊發表了自己地看法。
“按照對衝繩島的作戰計劃,戰略空軍需要對下關海峽一帶布雷,而我認為對日本島嶼地布雷行動還可以範圍廣一點。”對於如何就環繞日本本土領航的各條航線實施布雷,美戰略空軍司令部已經就此作出了一係列的研究並製定了相關的作戰計劃,不過一直還沒有向尼米茲上將提‘交’作戰計劃,‘蒙’特正好利用這次聯席會議向尼米茲上將先說一說。
“隻要第58特‘混’艦隊能夠成功打擊日本位於九州島地區的機場,戰略空軍將嚐試對九州島的大隅海峽的水道實施大規模的布雷。一但對日本本土的航道布雷取得良好的效果,布雷的行動將會進一步升級。”‘蒙’特的這幾句話雖然簡單,但卻包含了一個戰略空軍謀劃已久的作戰計劃,這將和戰略大轟炸日本的城市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