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顧家和喬家是一同起步發展的,猶如兩條平行線,向未來延展。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經營,平行線變成了相交線,向不同的方向延展,兩家已經漸漸拉開了距離,喬家平穩中上升,而顧家漸入頹勢。

早些年顧喬兩家公司時不時會合作項目,互利共贏。但到了最近這幾年,雙方已經沒有再合作了,畢竟兩家公司已經不是同一個咖位的了。

喬昆傑為人精明,手段狠辣,很會鑽研,結交廣泛,各行各業都有人脈,將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即使他近兩年因為身體不好,跑到了國外治病,不在公司坐鎮,也沒有影響公司的運轉。

而顧運盛個性溫和,不碰紅線,不觸底線,不是很會變通,有點固步自封,所以沒有在大浪潮裏抓住機遇,公司就漸漸落後於喬家。

接到喬昆傑的邀約的時候,顧運盛是很驚訝的。畢竟兩家已經很多年沒有合作過了,他和喬昆傑交情也漸漸變淡了。沒想到喬昆傑一回來,會找上他敘舊。

兩人一起去了酒樓吃飯喝茶,後又去了俱樂部打高爾夫球,聊了很多,玩得盡興。

顧運盛感慨良多。

最後喬昆傑居然表達了合作意向。

顧運盛有自知之明,知道公司在走下坡路,正常情況下喬昆傑的公司是不可能選擇他的。喬昆傑這樣做是為什麼呢,感覺有點“扶貧”的意思。

喬昆傑打了感情牌,說起了過往合作的愉快,又擺出了商人該有的態度,說了選擇顧家公司的種種理由。

顧氏是老牌企業,又合作過,知根知底,靠譜。顧氏在這個合作項目行業裏曾是龍頭,擁有過硬的技術實力……

顧運盛想了想,覺得這個合作利大於弊。

喬昆傑相信他,那他一定會全力以赴,做好這個項目,實現共贏,不讓喬昆傑吃虧。

思前想後,他就答應下來了。

初步的合作意向達成,具體的事宜還要等假期結束,上班後再詳談。

他是商人,利益至上,既然有人將肉送到了嘴邊,不吃就是傻子了。

往壞裏想,他怎麼也想不出喬昆傑會有什麼目的。他們兩家沒有仇,不存在什麼設計報複吧,他也沒有什麼值得喬昆傑惦記的。

公司的頹勢越發明顯了,他快要愁白頭了,急切想挽回頹勢,所以要抓住這個機遇。

顧運盛喜氣洋洋地說道:“如果這個項目能談成,今年就開了個開門紅了,好兆頭啊,公司說不定能重振旗鼓。”

顧景霖聞言,臉上沒有一絲笑容,反而輕蹙眉頭,憂心忡忡。

“爸,您真的要和喬氏合作嗎?喬叔為什麼突然找上我們家合作呢?您還是慎重考慮清楚吧。”

顧母從廚房端了一盤水果出來,招呼他們父子吃。

“我們家和喬家認識這麼多年了,能再次合作是好事呢。你喬叔估計是念著舊情,要提攜一下我們。”顧母說。

“認識多年,並不代表一定了解這個人,知人知麵不知心。”顧景霖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