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點18分,鄭仁、蘇雲到了介入手術室。
馮旭輝止步,他可進不去帝都的手術室。不過在蘇雲關門的一瞬間,馮旭輝還是“勇敢”的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他在外麵等著鄭仁、蘇雲下手術,看看中午出去吃點什麼。
“這人,太嫩。”蘇雲關上門,評價道。
鄭仁則根本沒在意馮旭輝在做什麼,他的目標隻有一個——肝癌介入治療。
與此同時,介入科已經把患者送了過來。
看來孔主任是想提前一點,以免出現鄭仁到了,在手術室等患者的尷尬場麵。
雖然這種場麵也經常遇到,即便是孔主任自己都無法避免。
但是通過短時間的接觸,孔主任相當認可鄭仁這個小老板。加上今兒的手術,孔主任充滿了好奇,所以他草草交班結束,便讓人送第一個手術患者到了手術室。
介入科整個科室經過早交班,都知道今天要做一種新的手術。所有醫生都很興奮,全部擠到手術室。
至於家裏……手術室離病區不遠,用跑的不到一分鍾就會到,還擔心出什麼事兒?
而一些瑣碎的雜事,哪裏有觀摩一台嶄新手術術式重要?
所以交班完畢後,整個病房找不到一個白大褂,而介入手術室裏,規規矩矩的站著將近二十名醫生。
這些醫生,屬於本家的,包括孔主任,隻有八個人。很多帶組教授連一個本家醫生都分不到。
本家醫生,最低級別都是副教授,誰帶誰做手術呢?所以,幹脆大家都帶研究生、博士生、進修醫生做手術。
連值班的人,也基本都是進修醫生。
現在還算是人多的時候,每當年前年後,進修醫生、碩士、博士回家過年的時候,教授們就慘了。
要麼放棄手術量,要麼要舔著臉求人搭把手。
帝都,教授多如狗,可沒有海城那種地位。
孔主任坐在手術室外麵的操作間,正對著電腦屏幕的一把椅子上。四名帶組的教授分坐在他的周圍,至於其他醫生,有地兒站著就不錯了。
鄭仁去刷手,蘇雲正在鋪單子。
患者的核磁增強和64排CT三維重建的片子經過反複核對,確認無誤後,掛在手術室的閱片器上。
鄭仁刷完手,一邊穿手術衣,一邊最後一遍確定患者的片子。
對於手術,再怎麼強迫症、再怎麼謹慎,都不嫌多。
切錯腎髒、肺髒的手術,時有發生。
為什麼?大多數的時候,是因為手術太多,上一個患者的片子還掛在閱片器上。
術者上來一看,對,右側。結果一開刀,媽蛋!病變組織在左側。
這還是好的,壞一點的是直接把健康的髒器切除……
“鄭醫生的習慣很好。”見鄭仁認真的核對,一名帶組的教授說到。
“今天做四台,每一台的64排三維CT都是他親手做的重建。”孔主任道:“入路完全不一樣,所以要特殊確認。”
這件事情,介入科的所有醫生都早有耳聞。雖然他們想不懂鄭仁是怎麼做的,但既然孔主任這麼說了,也沒人會傻到站出來當眾挑戰大主任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