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仁上樓的時候,謝伊人已經把臥室的門關上,告訴他睡另外一間,然後就再沒聲音。

洗漱,躺下,鄭仁躺在床上。

雖然心中略有小小遺憾,但更多的則是喜樂。

想著今晚的一幕一幕,鄭仁的眼睛漸漸閉上,很快沉沉睡去。

……

……

醫大附院齊院長每天晚飯後,慢走一個小時,回家寫毛筆字,然後看會電視,就早早睡了。

五十多歲的人,應該保養自己的身體。到了一定年紀,活的久才是硬道理,錢啊什麼的都不那麼重要了。

今天也是一樣,齊院長九點多就睡了。

十一點十五,手機鈴聲響了起來。

在安靜的房間裏,如此刺耳!

他為了怕人打擾,晚間隻設定了幾個電話能打進來。齊院長猛然坐起來,第一個念頭就是有重大社會性的集體傷亡事件!

好像又回到二、三十年前還在臨床工作的時候一樣,身體裏多巴胺、腎上腺素大量分泌,整個人瞬間清醒。

拿起手機,此時齊院長的愛人不滿的說了一句話,轉身又睡了。

他看了一眼手機,奇怪的是竟然是一個每年隻聯係一兩次的在美國工作的同學。

古怪,他打電話幹什麼?難道近期要回國?

因為時差的原因,這批同學之間的聯係,大多通過聊天軟件的留言。畢竟年紀都大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也都還是懂的。

這個時間給自己打電話,一定有什麼大事。

但畢竟是在美國打過來的越洋電話,齊院長覺得不會有什麼事兒,就接起電話,躡手躡腳的走出臥室。

放鬆下來,多巴胺與腎上腺素水平降低,全身肌肉組織有些不舒服。

“老吳,什麼事兒?”齊院長的語氣有些不耐煩,這點不高興,總是要表達一下的。

“老齊,最新的一期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你看了麼?”那麵似乎沒聽出來齊院長語氣中的不悅,興奮的說到。

“國內拿不到第一手資料。”

“網站上有!”那麵道:“一篇關於TIPS手術的最新論文,第一作者是中國人,第二作者是海德堡大學的魯道夫·瓦格納教授。”

“哦,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雖然很嚴格,但發表一兩篇論文不算什麼吧。去年我們醫院有兩篇論文發表……”

“不,不,老齊,你理解錯我的意思了。”老吳連忙說到:“你不是搞介入方向的,你不知道這篇論文的價值與意義。

按照論文裏說的,用肝髒核磁彌散定位,能讓穿刺變得更加簡單。老齊,你知道麼,這是顛覆性的!”

齊院長沉默,眼睛眯了起來。

他在猜測自己同學打電話過來的意思。

“我剛剛問了海德堡大學醫療中心的人,據說魯道夫·瓦格納教授早就到國內了。我又找人打聽了一下,魯道夫教授的助手後來也去了,坐標在你那裏!”

“嗯?”齊院長皺眉,“我這兒麼?”

“是地北省啊,具體就不清楚了。不過地北省能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文章的,估計也隻有你們醫院的大夫。”老吳道:“算我欠你個人情,你抓緊時間問問,這事兒到底是真是假,我看著論文,怎麼感覺那麼不可置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