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濤站在吳老身邊,像是以往任何時候一樣。
手術室裏,鄭老板開始踩線。
屏幕上,導絲緩緩前行,幾分鍾後搭在眼動脈終末端。
因為超選盡量要靠近視網膜毛細血管網,所以鄭老板用的是最細的導絲。
比神經科介入手術的導絲還要細,是專門給嬰兒做介入手術的那種導絲。
這種導絲軟、棉,一點力量都用不上。在超選過程中打褶,導致超選失敗的可能性特別大。
然而看著鄭老板操控的微導絲行進雖然緩慢,卻一次失誤、重新操作都沒有,穆濤心生感慨。
“穆濤,你知道鄭老板的手法麼?”吳老問到。
“老師,應該是有關於對血管裏血液流動產生湍流的理解。”穆濤道,“鄭老板對湍流的理解很深,我想這是他介入手術做的特別好的緣故。”
“嗯。”吳老點了點頭。
克服湍流的影響,這是最高深的介入理論、技巧。吳老做了半輩子的介入手術,也隻是模糊的意識到導絲、微導絲穿行在血管裏,血液流動會對其造成巨大的影響。
至於要怎麼克服,增加手術的成功率,吳老卻一頭露水。
鄭老板年紀輕輕就已經深入掌握應對湍流的技巧,對此吳老很是佩服。
這是技術層麵的突破,隻是很難量化,更是難以掌握。
微導管進入,卻沒有走到最極限的位置,而是停在血管裏,沒有碰觸到周圍血管壁的地方。
開始造影,就像是鄭老板推測的那樣,視網膜毛細血管網有一部分出現堵塞,嚴重影響攜帶氧氣的紅細胞為視網膜提供“養分”。
確定病情後,手術繼續。蘇雲在導管末端連接注射器,開始注入帶著少量造影劑的生理鹽水。
他的動作很慢,很小心,很細膩。
生理鹽水進入視網膜毛細血管網後,蘇雲開始微微增加壓力。
“黏稠”的染料大分子被注射器推注進來的生理鹽水往前“推”動。
而因為導管和周圍血管管壁有縫隙,所以蘇雲一直小心翼翼的控製著自己推注生理鹽水的力度,盡量避免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
這一步需要極大的耐心。
該快的時候,鄭老板手術做的飛快;到了該慢的時候,鄭老板一點都不著急,靜靜的等待著。
時間流逝。
12分鍾後,堵塞的位置開始移動。大分子在壓力作用下變形,順應毛細血管管壁的壓力,一點點的被“推”走。
穆濤知道這是手術最難的地方。
在這裏,要不斷細微改變力量,讓壓力順應毛細血管的彈性。
3分鍾後,蘇雲停住了。
穆濤心中一動,按下對講器。他沒說話,而是聽裏麵鄭仁和蘇雲的對話。
“老板,我不行了。”蘇雲很少見的認慫,“管壁順應性感受的不好,再推下去我覺得毛細血管要破。力量小了,還沒效果。”
“哦,那我來吧。”鄭仁接過注射器,“是肝移植的時候做心髒按壓,你的手臂拉傷還沒好吧。”
“老範給我用跌打酒搓了幾天,好多了。但太細致的操作還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做,你說你,手術做的要多慢有多慢,這是工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