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百年風物煙塵蒼(2 / 2)

“可你的分析,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徐廣陵揚了揚眉毛,頗有興致地微笑道:

“哦?”

褚牧野鄭重點點頭,冷笑道:

“徐廣陵,孟子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剛才隻分析了這金陵城的地勢,可在我褚牧野看來,這座城之所以在曆史上屢次陷落,雖然有地理上的原因,可歸根結底,還要怪這金陵城中的人心!”

徐廣陵含笑點頭,道:“願聞其詳。”

褚牧野抬起頭,看了看窗外掠過的行人身影,冷笑道:

“徐廣陵,如果你要我給這金陵城豪門大族的品性下個定論,那我大概會說這麼一句:知小利而忘大謀,知小家而忘大國,知小道而忘大節!”

徐廣陵端著酒杯“嘿”了一聲,想起前世的某些事情,微微有些出神。

褚牧野道:

“這座金陵城,襟帶長江、背靠鍾山、懷抱玄武,這一山二水,固然是遮風擋雨的天然屏障,可同樣阻擋住了金陵豪門大族望向神州宇內的目光!像是葉家、許家這些金陵望族,他們可以為了一點蠅頭小利爭得麵紅耳赤,卻全然不顧長遠看來的謀略規劃;他們可以為了自家興旺壞事做盡,卻渾然不顧我大漢的江山社稷;他們更可以用盡旁門左道奇計邪術,但終究會忘了忠孝禮儀的君子大節!金陵城今日有葉家許家、昔日有洪家賈家、再往前還有嶽家孔家,可這些豪門大族終究會如流星般隕落,隻剩下你們徐家屹立不倒——因為他們,偏偏就不懂一件事!”

褚牧野抬起頭,目光炯炯有神地盯著徐廣陵:

“他們不懂,非大謀無以圖小利,非大國無以保小家,非大節無以成小道!”

聽著褚牧野的鏗鏘論斷,看著麵前寒門書生堅毅的麵容,徐廣陵的思緒忽然回到了多年前的那個幽州道幕僚帳:戰事最緊張之時,作為大督軍的徐廣陵曾經親自給軍師幕僚們添茶送水,當時他也曾注意過自家軍師們案頭拜訪的書冊典籍——

一向為人瀟灑風流的長史柳長春,案頭沒有放一本兵法秘籍、地形圖冊,反而是堆滿了話本小說和下三濫春宮圖集——徐家軍幕僚帳一向有傳言,這位柳大軍師給出的行軍策略,越是奇詭雄絕,就越有可能是柳長春某日看著春宮圖拍腦袋想出來的,這讓有心整肅軍紀的大督軍徐廣陵屢屢感到悲憤異常;

在幕僚帳中最兢兢業業也最受人尊敬的隨軍參議霍安國,桌上案頭則堆滿了他親手繪製的幽州道地圖——這種地圖使用了某種特殊的記號法,全天下隻有這個姓霍的自己看得懂;據說這些地圖的內容從大到小幾乎包括了幽州道每個角落,甚至幕僚們私下開玩笑說,連遼東城某街某巷某座院前到底有幾株狗尾草,咱們的霍大參議也都一清二楚;

而那個在徐家軍中一向獨來獨往、和眾人人緣疏離的“毒士”褚牧野,案頭擺放的卻不是眾人猜測的諜子密報、術勢奇謀,更不是坊間煞有介事盛傳的巫蠱毒術、人頭名冊,而是端端正正的詩書禮易、孔孟春秋!被後世認為奇謀百出、頗有孫武之姿的褚牧野,一輩子裏沒看過一本兵法、一本謀術,卻常年抱著四書五經挑燈苦讀,提筆圈點。

而這位幽州道左參軍唯一的閑暇讀物,卻是一本自少年時代便揣在胸前、到垂老將死之時早已殘破不堪,卻依舊珍重萬分的絕版《望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