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楊國柱本就傷重,這最後一擊,更是傷重不治,含笑而逝。
韓朝的追擊大軍與薊鎮軍合力在山海關外將奴賊最後殘留的滿洲兵殺傷殆盡,隨後出關而去。
最新消息,遼東的奴賊餘部在禮親王代善帶領下倉惶北逃,遼東全境光複。
形勢一片大好,徹底消滅流賊胡虜指日可待。
崇禎皇帝歎了口氣,自己登位後苦心孤詣,卻被流賊破了京師,又幾次被奴賊兵臨城下,殺掠數千裏。然這麼強悍的敵人,半日間就被靖邊軍給滅了,現在更是要徹底滅亡二賊。
這是什麼樣的力量?
他想起不久前自己去宣府鎮的情形。
他的行動並不受限製,可以自由活動,隻是莊園中隨時有一隊甲兵保護罷了。
出京之後,宣府鎮他也去過幾次,每去一次,就是歎息一次,自己夢想中的大明,也沒有這樣吧。
不久前那次他又在城中歎息,然後身旁渠畔也有人發出了一樣的歎息。
他奇怪看去,卻是一翩翩書生,自稱姓李,身邊兩個隨從有些怪異,不似長隨,反似押解犯人的官差。然他們沒有差服,這書生也沒有鐐銬鐵鏈,所以崇禎雖覺奇怪,也沒想那麼多。
二人聊了幾句,書生言久聞宣府鎮之名,想來看看,接下來想去歸化城走走。
崇禎皇帝離開時,那書生仍站在渠邊呆呆出神,眼神迷離。
這隻是小插曲,崇禎想起也就是了,他隻是感慨,宣府鎮種種,王鬥是如何做到的?
……
報紙的另一版介紹的是內政,入京之後,王鬥麾下在京中與地方占了很多位子,不過仍留了不少官位給大小臣工們,甚至有尚書侍郎這樣顯赫的位置。
眾官皆讚大都督王鬥賢德不攬權,然後圍著這些位子展開了血腥的拚殺,甚至南部西部各官,如史可法,馬士英,阮大铖,王鐸,張慎言,劉宗周等人,都是洶湧往京師趕來,預備奪一官位。
認為有資格入閣者,更是快馬加鞭的進京。
圍繞閣臣之爭更為殘酷,陳新甲為內閣首輔眾人沒意見,而且隆武朝的首輔將采取新製度,就是任期製。
五年一屆,最多二屆,此外不得多任,不過就算皇帝也不能隨意罷免,引起如潮廣泛的叫好。
又有觀政製,任職各官以後需往宣府鎮軍事學院,民事學院培訓,然後下基層曆練,觀政合格者,方能放入大明各處為官為將。
又醞釀推出許多新製度,如新科舉等等,可惜種種細則,卻不會在報紙上細說,讓崇禎帝有種不過癮的感覺。
特別任期製與新科舉讓崇禎帝反複揣摩,不知王鬥到時要如何做。
還有王鬥似乎特別隆重推出的拓土製。
王鬥在報紙上宣傳,認為流賊之亂,亦有土地不足之故,所以要開拓疆土。為此他以身作則,親領大東國國主之位,就是為了來日向蠻荒拓土。而且為調動國民積極性,更會設都護府等,立封地領主製,鼓勵國民向外開拓。
王鬥言,不單是他,日後他的部下大多會分封海外,建立大量的公國,侯國,伯爵領地,圍拱大明,提供財源,轉移多餘人口,使大明永為天朝中心。
崇禎皇帝有些恍然,怪不得王鬥被封為東王後,後麵又跟著一個大東國國主,當時他觀之極為奇怪,現在看來,這是王鬥與新皇帝私下商議的結果。
他看著報紙怔怔出神:“王鬥未來真要去海外?”
崇禎皇帝不理解王鬥為什麼那麼對蠻荒之地感興趣,而不屑於中原的花花世界,似乎群臣也頗有議論,認為東王封地遠在蠻荒,此舉有虧功臣,特別虧待王鬥這樣的功臣。
不過似乎王鬥決心已定,大都督府更傳出消息,說拓土製下,神州之地不再封土,拓土分封,隻在神州之外。
作為製度的推出者,他王鬥更必須以身作則。
崇禎沉思良久,總猜不透王鬥的想法,他搖搖頭,又看報紙下麵的內容。
王鬥等入京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通漕運,責令巡撫淮揚,總督漕運路振飛將停滯淮安的四百萬石漕糧速速運來京師,同時他還從宣府鎮,從安北都護府運糧救濟民眾。
同時又以工代賑,大規模的興修天下驛路橋梁。
王鬥在報紙言,要想富,先修路,接下來會展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比如修建從歸化城到京師,從京師到南京的道路,又會投入海量的錢糧興修黃河與運河水利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至少會雇傭百萬的民眾參與建設,不是白當差,而是發工錢,所獲工食銀,足以養家活口。
這讓民眾非常的熱切踴躍,人人皆盼新政。
他們也不愁大都督王鬥不給錢,首先王鬥信用度非常高,這從各地踴躍移民都護府就可以看出。而且王鬥有的是錢,傳聞靖邊軍擊敗流賊後,王鬥所獲白銀至少在一億兩以上。
民間歌謠,流賊跌倒,王鬥吃飽。
他不可能發不出工錢。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大夥可能就象宣府鎮的百姓一樣,人人有活幹,人人有飯吃了。
王鬥與陳新甲等還宣布,以後驛站將取消“迎遞使客”功能,改為推行差旅費,並許可各驛站如宣府鎮一樣自主經營。不過所獲上繳多少,地方與中央如何分帳還在商議。
然眾多商人,特別宣府鎮的商人已經聞風而動,在歸化城到京師,京師到南京的道路驛站周邊購買租用土地,開設酒樓馬行等等,引領了商界的風潮騷動。
又宣布免除三餉,免天下差役三年,暫用雇傭製,三年後再議。
種種措施,引得天下一陣一陣的震動,朝氣蓬勃的氣象躍然而來。
崇禎帝又歎息一聲,自己在位時,何曾有如此氣象?
王鬥進京才多久,民間的氣息就似乎變了一個樣。
他又看報紙上自己最喜歡的“最愛金瓶梅”對此的點評,回味再三,心中癢癢的。
他想:“哪****也去投稿。”
……
最後崇禎帝滿足的放下報紙,站了起來。
他點了一根雲煙,在草地上慢慢踱步,似乎天蒼蒼,野茫茫,遠處成群的牛羊盡收眼底,讓人的心胸都開闊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