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俄羅斯大起義的失敗(1 / 3)

“聖彼得堡血腥十一月事件”的發生,讓盟軍加快了對於起義軍的絞殺!

在中、英、法、俄的史書上,對於此次盟軍聯合出兵幹涉俄羅斯革命有著非常高的評價,這四個國家認為,正是此次聯合出兵,才挽救了俄羅斯局勢,乃至挽救了世界局勢。

這些所謂的革命者,一旦讓他們得逞的話,會嚴重影響到了世界秩序,嚴重影響到各個國家原本井然有序的製度。

這次聯合鎮壓行動,是對四國神聖同盟的尊重,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持同樣觀點的,起碼那位在烏克蘭的馬克思先生是這麼認為的:

“老牌帝國主義勢力英國、法國,還在世界各地行使著他們所謂的權利,俄羅斯帝國搖搖欲墜,而在這個時候,一個新興的帝國主義勢力,中華聯合帝國又取代了俄羅斯的勢力......

這些帝國主義國家,肆無忌憚的進行著他們認為‘正義’的戰爭,他們總以為憑借著手裏的大炮就能夠滿足他們所要的一切,阻礙曆史進步。

聖彼得堡十一月革命雖然失敗了,但這卻能夠極大鼓舞所有革命者的堅定信念,在這十一月革命之中,近衛軍和普通百姓戰鬥到了一起,貴族和無產階級戰鬥到了一切,所有人都團結在了革命的旗幟之下,為了一個偉大理想,而進行著堅貞不屈的戰鬥。

我們會失敗,但我們永遠也都不會屈服......”

好吧,起碼有一點馬克思先生是說對了,的確,帝國主義勾結到了一起,中國、俄國、英國,還有法國。

為了共同的利益,這些所謂的革命者必須絞殺!

在鎮壓了聖彼得堡十一個暴動之後,四國代表再度在聖彼得堡坐到了一起,簽署了一份協議,協議規定:

沙皇的神聖地位不容得到侵犯,任何企圖挑戰或者推翻沙皇地位的行徑,將被視為向神聖同盟之簽署四國宣戰,四國都將無條件進行幹預!

同時,為了盡快鎮壓俄羅斯境內暴動,由英國、法國擔保,由中國政府向俄羅斯提供五百萬華幣貸款,期限十年。

同時,四國一致達成如下意見:

自一八六五一月開始,中國再度向俄羅斯增兵兩萬,法國再度增兵六千,英國再度增兵八百,同時由中國方麵幫助俄羅斯武裝超過五萬人的新式軍隊,並且提供軍事教官。

這份協議在帝國內部還是有一些反對意見的,比較普遍看法,認為中國沒有必要幫助俄羅斯武裝軍隊,並且提供軍事教官。

但是皇帝陛下力排眾議,陛下很明確地告訴大臣們,俄羅斯是目前中國邊境唯一的、同時又是最可怕的潛在對手,中國可以借鑒對付日本的方式對付俄羅斯,但是卻無法讓俄羅斯如日本般對待中國。

要在俄羅斯培養親華勢力,要讓中國烙印深深地刻在俄羅斯,要竭盡全力去阻止俄羅斯的再一次崛起,要讓俄羅斯國內彌漫著濃濃的中國味道,而派遣軍事教官,隻是這些步驟的第一步。

當然,皇帝陛下並沒有把自己心裏想到全部說出來......

在中國再度增兵俄羅斯之後,芬蘭、瑞典、波蘭忽然對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尤其是波蘭,要求俄羅斯歸還葉卡捷琳娜大帝時期被侵占的四十六萬平方公裏土地,瑞典和芬蘭則要求歸還被俄羅斯占領的出海口。

而在這個時候,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要求重新修訂“巴黎和約”。

在克裏米亞戰爭結束之後簽訂的《巴黎和約》規定:歐洲列強正式承認土耳其為“歐洲協調”的一國,並保證奧斯曼帝國的“獨立與完整”;俄國把多瑙河口及南比薩拉比亞歸還給摩爾達維亞;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仍處於土耳其宗主權之下,塞爾維亞自治,但土耳其蘇丹對塞爾維亞的最高權力仍保留;俄國將卡爾斯歸還給土耳其,收複被英、法聯軍占領的塞瓦斯托波爾及克裏木的其他城市;黑海中立化,黑海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禁止各國軍艦通行,俄、土都不得在黑海沿岸設立海軍兵工廠和海軍要塞。多瑙河上貿易航行完全自由,對一切國家開放,並由英、俄、法、奧、普、撒丁和土耳其組成“歐洲多瑙河委員會”來保證這一規定的執行。

《巴黎和約》對俄國打開黑海海峽向南擴張的企圖是一沉重打擊。英、法兩國在奧斯曼帝國境內建立了自己的優勢地位。土耳其則處於由歐洲列強支配的境地。

而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提出的要求中,包括對黑海的主權問題,以及塞爾維亞的統治權問題等等在內,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殘破的奧斯曼帝國之所以會如此做,除了俄羅斯國內風雨飄零的局麵之外,英國人或者法國人,在暗中策劃推動著這些事情。

所謂的“神聖同盟”,不過是因為彼此利益而勾結到了一起,英法和俄羅斯之間,本來就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

在中國對俄羅斯動手的時候,英法也在同一時刻對俄羅斯動手,大家心裏都明白對方在想什麼,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誰也不會去幹涉到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