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到,道非道,可言可喻,也不可言不可喻……天是天,天非天,可言可喻,也不可言不可喻……
可言可喻,不可言不可喻,可言,不可言,可喻,不可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命……
大道萬千,天道無常,變幻莫測,不可定性……也可定性……
五行之道是天道,風火雷電之道也是天道,暗光日月星辰還是天道……天道是宇宙,是規則,是法則,是我……我就是天道,我就是宇宙,我就是規則,我就是法則……言出法隨……
天道不在形,而在意會……形,意……
小天道在心中將陳飛的話一一拆解,細細琢磨,認真感悟,隱隱間似明白了什麼,卻又不明白……
他的雙眸之中,時而迷茫一片,時而神采奕奕,讓人難以捉摸。
不僅僅是小天道,周圍的不少人亦是如此。
其實,這一番玄之又玄的說辭,陳飛自己也不甚理解。他隻是看得古籍多了,再加上自己一些獨特的感悟,方才說出了這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話來。
說是驚天地泣鬼神,一點也不為過。這番話若是傳出去,定會在修真界掀起驚濤駭浪。
道是什麼?
道是宇宙,是規則,是法則,是天地萬物,幾乎無處不在,卻又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
道是可以言喻出來的,但言喻出來的道卻不是永恒的道。
道是永恒不變的,但表現出來的卻是時刻變化著,而且是變幻莫測,就好像小孩子的臉,時而哭,時而笑,時而連哭帶笑,時而不哭不笑,讓人捉摸不定。
陳飛四下掃了一圈,發現有八成左右的人在認真凝思,有五成左右的人似有所悟,心下不禁欣慰無比。
今日,他之所以要說那番話,一半原因是想要點醒小天道,另外一半原因,也是想與眾分,助他們悟道。
說到底,聖地源於地球,兩者同氣連枝、唇齒相依,聖地越強,地球也就越安全。
當然,這種地球期求聖地庇佑的形式並非陳飛所願,而是短期內逼不得已的選擇。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切都會逆轉。
轉眼,五六分鍾過去。
小天道依舊還在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思緒中苦苦掙紮,其他人雖不像他這般想得深切,但也或多或少在凝思苦想。
陳飛眉頭微皺,暗道:“若是任憑他們這樣想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我此番前來赴宴,周大叔他們本來就擔心,若是時間長了,恐怕……”
他暗暗思量一番後,決定在加一把火,反正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也不差更細致一些的解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一般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源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貫穿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貫穿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著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萬物之奧妙的總門。”
“也就是說,我們悟道之時,不該是從有到無,應該是從無道有。比如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我們不該從現有東西起始,而是要從本源下手,在現有的東西中參悟。”
“這是悟道,也是修道,卻不是我們的修道。我們的修道,乃是逆天而行,逆流而上,不進則退。‘悟道’的修道,卻是順其自然,順應天意。兩者相悖,卻又不是完全背道而馳。”
“悟天道,融己道,從天道中尋出自己的道,最終才能得證大道。簡單來說,天道是我們的道,也不是我們的道。從天道中來,到天道中去,悟出的道,便是自己的天道。”
“也就是說,天道本恒古不變,但每個人的道卻大相徑庭。隻有適合自己的道,才是無上大道,也是自己的天道,卻不是別人的天道。”
“隻有把自己的道當成天道,方可成就無敵之心,逆伐向上,才有得證道果的機會。當然,修道的過程中,不能忘記恒古的天道也是自己的天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陳飛侃侃而談,很多話語前後矛盾,卻又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玄奧無比。
其實這一番說辭並非是他自己領悟的,而是從一部龍族所贈的古籍中看到的。這部古籍是一位仙王的手劄,詳細的記載了不少有關修道的心得和感悟。
這份手劄雖然不是功法、戰技,不是天才地寶,不是神丹仙藥,也不是什麼逆天法器,但是它的稀珍程度,絕不下與天階功法、戰技,也不下於鴻蒙至寶。倘若流傳出去,足以引起整個宇宙內修真界的連番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