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還在小河溝裏折騰MDS這種【小玩具】的精靈海軍軍官來說,駕馭戰艦爭霸是他們渴望實現的夢想,但具體到該怎麼做,頭一次看見大海的小夥子們就抓瞎了。
拉紮列夫海軍上將的演講雖然比較冗長,也沒有涉及到具體的海權和海洋戰略。但那種同為海軍,同位軍人的奇妙共鳴,以及公國海軍的輝煌曆史還是讓這些菜鳥雀躍不已,他們仔細聆聽,有些軍官還掏出筆記本做記錄。
站在老將軍身邊的李林什麼也沒聽進去,那些古老的戰史、公國海軍的壯大和沒落曆程、乃至於公國海軍上層高官的一些私生活隱秘早就被史塔西撰寫成報告,現在還躺在他的辦公桌抽屜裏。拉紮列夫演講中一些引經據典的片段早就儲存在數據庫裏,有需要的話可以連原文一道背誦出來,但那些東西對李林而言毫無意義。
這個世界還沒有所謂的海權概念,最多隻有戰役級別的海戰。海戰中的武器和浮空巡洋艦上的配置也都是一個樣衝角艏、投石器、魔法師、擅長近身肉搏的士兵。
要超越這種幼兒園級別的海權力量還有海戰武器毫無壓力,但李林不會因此頭腦發熱,在眼下就把國防預算開支向海軍傾斜。
阿讓托拉通地處內陸,並沒有現實中來自海洋的迫切戰略壓力。地緣環境決定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內,規模不大的防衛軍發展重點都是朝陸地強權和空軍強國的方向建設。海軍最多可以考慮一下【小步快跑】式的積累發展,在設法獲得幾座港口城市的控製權之後,通過一些隱秘的、帶有實驗性質的活動積累起一些海軍經驗。
譬如說,向還沒有誰知道的南半球開拓殖民地,解決資源問題什麼的。
那位母神處事一直非常小心謹慎,對於地理大發現帶來文明進步的可能性也非常忌諱。任何出海探險的家夥總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家夥葬身大海,久而久之對於北半球大陸之外的世界,沒有任何一個智慧種能說得出來。
獲得相關資料的李林是唯一例外,為了那些擴張所需的資源,他必須盡早開始建設海軍來拓展、護衛海外利益,用南半球的資源來為亞爾夫海姆這架戰爭機器注入動力,否則會趕不上戰爭計劃表的時間節點。
可他也不會像威廉第二那樣傻乎乎的蠻幹,那位德意誌皇帝耗費數十年心血,像熱衷手辦、模型的死宅一樣狂熱的建造各類戰艦。然後依照提爾皮茨的風險理論,用這些戰艦建立起來的艦隊在整個大戰中像囚犯一樣被鎖死在北海裏。縱然有日德蘭海戰的閃光表現,也有神出鬼沒的襲擊艦和潛艇給大英帝國帶來生存壓力。
但從總體上來說,那堆耗費巨資建造起來的鋼鐵玩具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意義。反而為德意誌帝國同時招來陸地和海洋兩個方向的戰略夾擊。最後還是從這支艦隊內部掀起的革命狂潮葬送了霍亨索倫王朝,然後在【執行命令第11部分】的密電中屈辱的自沉。
曆史給予某些人的,往往是他們最不想要的。
麵臨生存空間壓力的亞爾夫海姆需要開始開拓海權來實現對外擴張,防衛軍海軍也會在相當長時間內扮演【存在艦隊】的角色。但李林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要明目張膽的去搞軍艦競賽,無端招致阿爾比昂的敵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