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消息迅速在查理曼海軍部大樓裏流傳。
最初,隻是幾個辦公室裏討論,很快連守大門的衛兵都知道了。
為了推動久拖不決的海軍軍備控製談判再啟動,伊密爾將派遣聖女姬艾爾殿下出使呂德斯,促成各方達成一攬子裁軍協定。
海軍將校們聽到這則消息時,全都在第一時間麻爪了。
他們雖不是職業政客,但作為技術兵種的海軍對政治還是相當敏感的。他們很清楚這則流言成為現實的可能性有多高,更清楚原本抱定心思等阿爾比昂拖不下去,同意“七成噸位”。或者惱羞成怒一口氣開戰,進入戰爭模式後,竭盡全力的跟對手比賽爆軍艦速度的小算盤算是徹底落空了。
聖女親臨的壓力對每個國家而言都是一致的,但對期望過高的查理曼來說更沉重一些。意識到大局已經難以挽回,海軍部大樓裏除了各種哀歎埋怨,還流行起了紮稻草人,最激情的幾個校官甚至開始琢磨用人體炸彈讓教皇早一點“蒙母神召喚”……
和平年代的軍隊隻是看門狗,除非是控勳章的勃列日涅夫同誌,想要獲得晉升和勳章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滿心期望一心不亂的大戰爭,用血和火成就個人野心的將校們來說,和平以及帶來和平的人都不受歡迎。
在以圖爾維爾海軍上校為首,被稱為“艦隊派”的激進人士恨得牙癢癢之際,立場穩健的將校則鬆了一口氣。在他們看來,與能夠專注海上霸權的阿爾比昂不同,查理曼還必須兼顧陸地上的防禦,盡管七日戰爭打了卡斯蒂利亞一個措手不及,但在阿爾比昂的扶植下,重建起國家財政,整訓軍隊之後,卡斯蒂利亞將再度承擔起牽製查理曼的任務。而且由於七日戰爭的原因,卡斯蒂利亞對查理曼的戰鬥意誌將空前堅定。與此同時,羅斯聯合公國是否會乘著人類陣營內亂大舉南下,也是不得不提防的。
以上雖然隻是設想,但任何冷靜理智的人都不會對此忽視,鑒於直接對抗太過不利。以首相的侄子、年輕的德.麥勒.布雷澤海軍中將為首,被稱為“條約派”的穩健集團從一開始就傾向備用的第三套方案。畢竟比起把整個國家的前途,麵子並不是不能放棄的東西。
眼看著木已成舟,內部意見分歧逐漸平息,如何發掘“六成艦隊”的潛力,盡可能發揮出“七成艦隊”的戰鬥力成為擺在查理曼海軍麵前的一道難題。戰鬥力的提升無非一靠武器二靠戰術三靠人。
武器方麵, V.E公司設計的各種鑽空子戰艦正進入最後的論證的階段。戰術上,圖爾維爾專為艦長及以上的指揮官們撰寫的可以隨身攜帶,以便參考的“口袋書”正源源不斷的印刷下發。其內容淺顯易懂,對艦隊運動中的各種戰術動作加以統一規範化,並為之配上相應的旗語信號,以此提高艦隊作戰效率即便是處於“複雜通信條件下”,一支由100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也能在旗語打出後像正常人揮舞手足那樣迅速執行相應動作。剩下的就是人員素質的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