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神秘樂園(十二)(2 / 3)

“馬上是午餐時間了,要不我們就在露天餐館用餐?”

似乎是看出了密涅瓦掩飾不住的倦意,海德裏希提議到。身心俱疲之下的密涅瓦也懶得去糾結堂堂公主在大庭廣眾下用餐是否合乎體統,輕輕點了點頭,波爾舍轎車很快就在動物園對麵、布達佩斯大街上的一家餐廳前停了下來。

海德裏希要的是啤酒、燉泡菜和香腸,羅蘭是三明治和橙子汽水,密涅瓦是漢堡包和蘋果汁“僅限人類”的風沒有刮到這裏,他們得以在一張桌子上用餐,周圍不時偷來好奇的一瞥。

種族隔離社會下難得的公平。

密涅瓦在心裏吐槽,然後對這種時候還能想到這種事情的自己感到好笑。

(貴國確實不存在種族問題,因為有問題的種族不存在,或者快不存在了。)

昨晚聽到的刻薄話再一次浮上心頭,藏不住的苦笑在臉上浮現出來。

“最基本的社會學常識告訴我們,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

邊上傳來羅蘭的低沉聲音,密涅瓦下意識的抬頭,看著若有所思的少年。

“這是那家夥昨天對我說的。”

羅蘭說得很誠懇,沒有一點做作,似乎是被話題的沉重所壓迫,紫瞳顯得有些黯然。

不論是出生的家庭環境,各種家庭背景所能賦予每個人不同的人生機遇,還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通過努力所能得到的機會,全都不存在“平等”這種前提。“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好願景自古以來被無數帝王、貴族、官僚、教首、主教、野心家、革命者所借用,但卻是一個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恐怕將來也不會實現的美好幻想。

李林晃蕩著酒杯,用難得的正經口吻對羅蘭訴說著這個刺耳的真理。

在他那個世界,流傳在美利堅合眾國和後來通過法國大革命遍及歐洲的平等思想,是建立在基督徒們對上帝的信仰上的,因為《聖經》的主旨之一便是“主的子民皆平等”沒有理由,也不需要進行證明。因為基督教信仰在歐洲的普遍性,“天賦人權”的思想一經提出,便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進而推進了西方近代皿煮運動。不過這與“君權神授”並無本質區別,隻是將對象換成了每個普通基督徒,其實質依然是借用怪力亂神說來強製界定並扭曲社會現象而已。

他的養父不是基督徒,不是某些明明不信仰上帝,甚至對宗教懷有偏執性仇視態度,卻一直主張獲得基督徒才擁有的權力,並堅稱此為“不證自明”的腦殘。作為無神論者和非人類,他從不把皿煮柿油當成什麼必須遵守的真理。但作為管理者,他需要考慮管理對象的心理狀況和感受,為了避免風險,他需要讓盡可能多的異見者成為“執政官之友”,而不是造反派和革命黨。所以他也需要引入一些“平等”思想。

“因為這可以證明因每個人的努力不同,以及他們所屬種族不同所產生的不平等是合理的,人們不應將此視為不合理,而應當做常識的一部分加以接受。”

羅蘭盡量不讓自己的聲音和李林相似,但他還是覺得從自己嘴裏說出來的,就是李林當時那種嚴肅腔調。

他的心情變得糟糕起來,哪怕說完這段話後,李林還開了個玩笑:“‘不平等不是罪惡,平等才是大惡。我真該戴上蛋卷頭假發這麼說”。他還是難以釋懷。

“他會那麼說,是有他的見解,從客觀事實上來看,那也是正確的見解。可是……這種看待事物的方式未免……”

太過悲哀了。

密涅瓦沉默著,泛起些許涼意的心將羅蘭未盡之言填入空白之中。

不相信他人,也不相信人的善意,冷徹的觀察,然後毫不留情的予以解決。整個過程沒有對話和溝通,隻有正確和不正確。

然而作為以一己之力承擔整個世界重量的管理者而言,這是必要的思考方式。但以人類來說,這種表現太過無情,幾近於殘酷。

“我有同感。”

密涅瓦放下漢堡包,近乎無意識地呢喃。

幾輛校車從餐廳前經過,車裏坐滿了穿著兒童團製服的小孩,所有的孩子都興高采烈,大概是剛從動物園春遊歸來。

“或許種族隔離製度確實是一種比各國更為先進、溫和的調和手段,就目前所見也確實展現出了效果。可……我不想成為被關在籠子裏供遊客參觀的猛獸。”

把憋在心裏的感受一吐而盡,一直陰沉的臉上露出了些許輕鬆。

被置於弱者和被管理者的地位上,被人隔離和差別對待這樣的事情從未體驗過,也正因為親身感受過彬彬有禮的“平等但隔離”,她才能發自肺腑的反感這種製度。

“所以即使不方便,也要努力讓不同種族相互理解才行。不是爭著讓哪邊屈服於哪邊之下,而是要找出能使彼此妥協的折衷點才對。縱然路途險惡,也要堅持下去。”

不再長籲短歎,紫瞳中露出一絲堅毅,望著少年樂觀的側臉,密涅瓦點了點頭,聽羅蘭說到:

“首先,就要從‘斯科特案入手。”

#########

擺在桌子上的紅茶已經失去了溫度,卻沒有人來更換,任由液體紅寶石一般的高級飲料曝露在沉悶的空氣中。

為執政官衝泡飲料是親衛隊隊長的特權,假如親衛隊隊長有事不能在身邊侍奉,執政官會自己動手。對這種有失身份的行為,當事人的解釋是“他人的茶完全喝不了,而且自己泡茶也有助於轉換思路”。由於確實無人能與李林的飲料調配技術比肩,大家也隻好對此接受。

麵無表情的喝掉冷茶,紅色眸子眺望著窗外的軸線大街,映出一個個低頭閱讀的身影。

民眾的文化程度與報紙和出版業的繁榮是息息相關的,得益於幾十年的義務教育,亞爾夫海姆幾乎不存在文盲,如果把統計範圍縮小到精靈,文盲率就是0。因此報紙、雜誌等文化產業欣欣向榮。

截至目前為止,亞爾夫海姆的人均報紙擁有量為世界第一,精靈們對讀報、新聞、討論的熱衷往往讓密涅瓦這樣的初次拜訪者感到驚奇。無論走到哪裏,沒有哪個社區的精靈不看報紙,不收聽廣播新聞。

熱衷於政治的部分精靈也熱衷於辦報建立輿論,因為就像創辦了《黑色軍團》雜誌的右翼大頭目卡普博士說得那樣:“隻有報紙能在同一時間內將一個思想灌輸進上千個不同的腦袋中去。而人民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樣,通常非常懶惰,甚至懶得去思考,寧願相信別人告訴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