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衝撞色當之門!(十一)(1 / 2)

騎兵;

戰車;

兩者在戰場上的交鋒不是第一次了。

城市裏、森林裏、沙漠裏、戰壕裏、平原上、鐵道上。

遭遇戰、阻擊戰、伏擊戰、奇襲戰。

可以說騎兵和裝甲兵一直存在著奇妙的羈絆,兩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傳承關係,戰場上交手也不少。總體上來說,大部分騎兵最後都被鋼鐵履帶碾成了一癱血泥。不過事情也沒那麼絕對,比如說1944年的敖德薩戰役中,蘇聯第4近衛騎兵軍突襲某火車站,幹掉了包括兩輛虎式在內的大批裝備,其中甚至還有一列裝甲列車!雖說那些裝備還在火車上沒來的及進入戰鬥狀態,但戰鬥民族騎兵戰鬥力也確實是杠杠的。從莫斯科城下、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一路打到柏林城下,紅色騎兵可說是騎兵這個軍種在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完美謝幕演出。

此時的查理曼騎兵有著絲毫不遜戰鬥種族的勇猛和熱情,在視死如歸程度上甚至超過了有著撞飛機、撞軍艦、撞坦克等等光榮傳統的戰鬥種族,直追“一億玉碎”的日本人,就連官方組織大規模自殺攻擊和量產特攻武器方麵都頗有幾分相似。

查理曼如今的狀況和大戰末期的日本極為相似——缺乏資源,缺少製空權,缺少有經驗的作戰人員和技術員,相似背景下搞出來的東西相近也沒什麼可奇怪的。

“查理曼的反戰車武器和戰術運用,都是以‘伏擊’為前提研發出來的。”

按住喉部受話器,諾娜的聲音在整個營部遊走。

照理說,接到敵情通報後應立即組織參謀和連排長商議,研討下一步的行動,然後連排長們再回到各自單位落實安排。但如今已經沒有那種悠哉悠哉的閑功夫了。

“如果敵軍提前占領利布拉蒙,他們將獲得絕佳的反戰車陣地,我軍不得不浪費時間和兵力去逐屋清剿。毫無疑問,在此期間敵軍可能會破壞道路設施,設法做出戰略戰術層麵的調整。我軍精心籌劃的攻勢就會變成沒人能笑得出來的笑話了。”

正如諾娜所說,查理曼的反戰車武器本質上都是用於“伏擊”和“防禦”的武器。這也沒什麼可奇怪的,本來戰車就是一種進攻性武器,反戰車武器先天就帶有防禦屬性。至於查理曼為什麼會把反戰車武器發展成自殺武器,說到底還是技術底子薄,工業產能落後所致。

直到二戰中後期研發出一係列單兵反戰車火箭為止,步兵們麵對戰車的威脅除了衝到近乎自殺的距離使用各類投擲武器以外,幾乎沒有任何辦法了。曾被寄予厚望的反戰車步槍此時除了對付薄皮豆戰車和裝甲車,也就還能對敵軍步兵發發威了。這種情況在工業實力薄弱的日本尤為突出,哪怕是從德國人那裏得到了“坦克殺手”,仿製出了“試製四式七糎噴進炮(日本人管火箭筒叫‘噴進炮’)”,由於空心聚能裝藥不過關,口徑74毫米的火箭破甲彈破甲厚度才隻有可憐的80毫米,100公尺距離上命中率不到60%。要知道德國人的“坦克殺手”使用RP.Gr.4322型破甲彈時,破甲厚度可是實打實的200毫米,別說打謝爾曼之流的“打火機”,就是慈父係列也能給你懟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