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戰到底是什麼?
能說清楚這個問題的,大概也就隻有防衛軍和李林。哪怕是對亞爾夫海姆各種內情知之甚深的羅蘭,要讓他係統的闡述這個問題,恐怕也相當困難。
閃電戰是大兵團縱深突破作戰,是機械化作戰,是機動戰,是殲滅戰。這是一種以“快速機動”為核心要義的綜合性戰略戰術。從某個角度來說,一切以大兵團快速機動為主軸的殲滅戰都能被稱為“閃電戰”。例如蘇聯的大兵團大縱深作戰思想,“布拉格之春”事件中華約集團突襲捷克斯洛伐克,美國軍隊20世紀90年代初的“沙漠風暴”行動都可以被視為不同版本的閃電戰。
防衛軍的閃電戰也和上麵那些案例一樣,是根據自身條件和客觀環境發展出來的定製版本。由於人力資源方麵的痼疾,亞爾夫海姆防衛軍不可能像毛子那樣,動輒用集團軍級別的多波次鋼鐵洪流來撕開對手防線再擴大突破口,一個師不夠就砸兩個師,兩個師不夠就砸五個師——這種不惜一切代價,用自己的血來淹死對手的打法是精靈陣營無法承受的,於是他們毫不猶豫的向同樣喜歡用技術換人命的美軍靠攏。依托C4ISR係統為基礎,實現諸兵種合成協同作戰的空地一體快速突擊,這就是防衛軍閃電戰的精髓所在。
換句話說——
“你們的戰術壓根就沒用啦!查理曼的騎兵們!!”
畢典菲爾特站在指揮塔上大聲嚷嚷著,滾滾鐵流正向著利布拉蒙衝去。
3連此時擺出了一個標準的突擊隊形,三個戰車排各自排出一個倒V型衝擊隊形,前出的兩個排保持著50公尺的間距平行行駛,兩個排的後方是第三個戰車排,與前方保持著100公尺距離。連隊部緊跟在第三排身後,最後是滿載裝甲擲彈兵的步兵戰車作為後衛及發起協同衝擊、擴大戰果的力量。
這是一個標準的“摩托化行進間攻擊隊形”,從隊形到士氣都完美的無可挑剔。不過熟悉防衛軍步坦協同戰術的人一看就會發現,這個隊形其實是以“敵軍抵抗前沿附近沒有反戰車障礙,由戰車引導裝甲擲彈兵攻擊”為前提所設定出來的。以利布拉蒙這樣遍布反戰車陷阱的要地為攻略目標時,難道不是應該以步兵為先導單位,為戰車的推進清除障礙嗎?難不成畢典菲爾特為了搶功勞,連基本的戰術常識都忘光了嗎?
畢典菲爾特精神狀態或許有點亢奮,但絕沒有失常,更不可能會忘記那些已經深刻記憶到靈魂上的知識。
他之所以會采取這種突擊隊形,僅僅隻是因為這樣就足夠了。
在虎式戰車前方的利布拉蒙依然是一片火海,天空中成群飛舞的死亡天使們還在不依不饒的撒下死亡之雨,成噸的鋼鐵和火焰被準確的傾瀉到每一棟建築裏,熊熊烈火和黑煙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
拉撒勒上校采取的戰術和布局非常正確,以他手裏掌握的資源和現場環境來看,他已經做得很不錯了。
但是,他的戰術想定也好,預設環境也好,都忽略了一點。
他對抗的不是一支部隊,不是一個集團軍群,而是一整個體係。
技術的進步並不隻是流於表麵的火力增強,大炮、戰車、飛機確實威風凜凜,在鋼鐵巨獸麵前無人不敬畏,無人不恐懼。但說到底,這些依舊是需要操縱者才能發揮性能的機器,沒有優秀的操縱者,沒有能保障其發揮預期性能的體係,不過就是一堆不會動、光長鏽的廢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