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是一門學問。或許戰敗無法避免,但及時投降無疑可以減少損失,如果能夠結合國際形勢,還能把損失降低到投降者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程度。
日本人絕對是選了個好時機投降,不但保留了天皇,加入了美帝爸爸的核保護傘和安保體係。更重要的是,那位人類曆史上首次下令實施核打擊的大統領所說的“連續毀滅性打擊”絕不是吹牛,昭和二十年8月10日至15日,米國鬼畜確實用完了第一批實戰用原子彈,不過肥仔2號預計於8月19日可以投入使用。按照米鬼登陸日本的“沒落行動”要拖到11月的節奏來看,在米鬼登陸日本之前,日本總計要吃10發原子彈。除非日本人都是矽基生物,這麼多核彈吃下去也總該投降了吧。
在阿讓托拉通包圍圈裏的查理曼王家陸軍主力被殲滅前,查理曼就高喊投降,這隻會給各國創造極佳的介入借口。人道主義、交戰規則、國際輿論——各式各樣的理由麵前,亞爾夫海姆硬是要把戰爭繼續下去的話難免會和各國處於對立狀態,可如果答應了停戰談判的請求,那麼這場籌劃了幾十年的華麗勝利瞬間將成為日俄戰爭那樣顆粒無收的雙輸,甚至有可能變成拿破侖戰爭結束後,一堆戰勝國聯合法國這個戰敗國壓製普魯士崛起的局麵,最終搞出一個這個世界版本的維也納體係。那可不是精靈們樂見的。
所以——
“現在唯一的出路隻剩下早期和談這一條路了。”
將各地發來的戰報推到一旁,羅蘭用紅藍鉛筆在五十萬分之一地圖上圈圈畫畫。
“現在已經失去了將部隊撤回來的可能性,必須用政治手段來解決當前的危局。”
缺乏快速機動手段、組織協調能力低下、加上運輸線時刻承受著來自空中打擊和遊擊隊威脅,即便能夠及時將命令傳達到萊茵戰線,部隊立即著手撤退工作,等第一波部隊開始轉向後撤的時候,包圍圈也已完成封閉,開始向內側壓縮了。
斷絕了後勤補給,又得不到民眾支持,包圍圈內的陸軍主力被殲滅不過是個時間問題,光靠軍事手段已經無可挽回。
眼前的局麵正可謂是查理曼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說是傾覆在即也不為過。
然而危機同時也是機遇。
“這一戰也讓諸國不得不注意到‘亞爾夫海姆是個有著強大軍事力量、極具耐心和野心的國家’這一事實。之前持觀望態度,期望查理曼和亞爾夫海姆兩敗俱傷的列強即將麵對一個前所未有的競爭對手兼潛在敵人。”
政治,特別是國際間的地緣政治從來都是現實主義的集合體。有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或許不怎麼好聽,但絕對精準的道出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沒有友情,沒有道義,隻有利益至上。
亞爾夫海姆的那些“盟友”同樣不例外。
本來就不是什麼朋友,最多也就是同夥,當威脅超過了利益時,接下來就隻剩下坑來坑去和找個時間開戰了。
亞爾夫海姆在此次戰爭中所表現出的強大戰鬥力足以讓各國重新審視這個快速崛起的新生國家,然後就會發現這個國家從意識形態到現實地緣政治環境與各國自身之間的矛盾,還有這個新生國家所擁有的攻擊性。
亞爾夫海姆的國家戰略和意識形態說穿了就是新老帝國主義的混合體,既有老帝國主義通過軍事占領進行血腥殖民統治的一麵,也有新帝國主義通過跨國公司輸出資本和文化,實施經濟文化殖民的一麵。這是一個猶如多麵怪、變形蟲一樣靈活多變、善於應對各種不同狀態的國家。同時這也是個有著強烈擴張欲望的國家,但其擴張欲的根源卻並非純粹的利益,而是其痛苦的曆史記憶和嚴重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