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無人機的行動,比無人機更快一步做出反應?這在理論上根本無法成立,根本不可能。
現實卻斷然否定了理論的哀嚎。
如果不是準確推測出無人機會出現在什麼位置,會在什麼時候開火射擊,搶先一步采取應對,根本無法解釋這一現象。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觀測對比羅蘭的動作後,更加證實了這一點。
“如果真是這樣,恐怕……不,是一定會輸呐。”
“吸血鬼”無人機的亮點是高速機動、神出鬼沒,相對的也為此付出了代價。為盡可能提升機體載荷和最大飛行速度,同時還要裝載武器,“吸血鬼”的裝甲被削弱到了極致,幾乎可以說是一架用蘋果皮包裹著發動機和武器在天上飛的打火機。別說光束武器或導彈,哪怕撞上一顆小石子或一隻鳥都有可能讓高速飛行狀態下的“吸血鬼”變成蒼穹中的一朵煙花。
原本依靠機動性上的優勢足以彌補防護能力的不足,可一旦對手能準確預測“吸血鬼”的行動,那麼再怎麼優越的機動性,也不過是用來唬人的破爛。
“問題是,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黑客?
不可能,先不說量子糾纏通訊的攔截難度,無人機之間的加密量子通訊想要解密,至少需要十幾名高等數學家和超級量子電腦進行一周時間的計算才能模擬破譯出一小段訊息。到那時候,這些信息早就失去價值了。
並列模擬思考回路?
不可能。這可是連呼吸的空檔幾乎都不存在的高速戰鬥,光是處理眼前的訊息便應該臨近極限了,製造並列意識來模擬預測無人機的行動?這是打算把大腦燒掉嗎?
“兩者都不可能,剩下的就隻有——”
量子濾鏡展開,全麵搜索半徑300公裏內的腦量子通訊波。搜索結果:有一條通訊通道在持續和羅蘭交換資訊,因為密級較高,需要更高等級的計算權限,是否許可?
——否決。
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去破譯那些通訊,李林知道通訊內容是什麼,就連是誰在發送資訊給羅蘭也一清二楚。
“這不是有好好的團結協作嗎?看來我想表達的意思,他們有好好領會呐。希望他們能一直保持這種狀態,賭上性命拚死抵抗。”
揚起嘴角,李林的思緒再次沉入龐大的計算之海中。
##############
修女蕾婭正沉浸在巨大的感動之中。
通過神的視點——用李林的話來說,將他人的意識思維串聯後構建出來的龐大資訊交換計算網路——以睿智的旁觀者視點去觀察正在發生的一切,那種高揚的全知全能感,幾乎讓她感動的暈厥過去。
如果可以暈的話,那倒也不錯。可畢竟現在還在戰鬥中,況且此時真要暈過去,自我意識很有可能直接被巨大的意識共鳴吞沒,那樣就和死沒兩樣了。
為了成就夙願,為了生存下去,為了獲得勝利,務必要堅持到“那個”準備完成為止。
收集、記錄下那些“鳥”的運行,反複比對後摸索出那些“鳥”的攻擊模式,或者說那個設計者的思路與喜好,最後結合現場環境狀況,對“鳥”的行動做出預判,然後通過共享的感官傳送到天空中交戰的戰士們那裏。根據現場反饋和當事人自身的意見,不斷比對和提升預判的精度,最終實現完美的預測。
靠著雷婭的努力,羅蘭等人才能逐漸扭轉戰況。
但這終究隻是暫時的,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況,這種暫時的優勢終究隻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