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就是好,多就是美。
這在戰艦設計中是一條不變的定律,更大的平台意味著能夠搭載更大的動力裝置、更厚的防護係統、更多的武器係統、更優越的居住生活係統……就算到了宇宙時代,這條定律也沒有任何變化。
這條定律放在李林身上則顯得有些微妙。
第二形態確實是巨大化形體,輸出功率和計算也大幅度提升,不過第二形態並不完全是全方位無差別攻擊大殺器,最起碼不是“億萬炮塔、億萬光芒”這種簡單粗暴的暴力美學的直線延伸。從戰術運用上來說,第二形態其實更傾向“精確打擊武器”的範疇。
這種傾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九個龍頭形狀的主炮——矢量波炮“唐懷瑟”。
和形相幹涉、耀斑炮這類“地圖兵器”甚至“星圖兵器”級別的毀滅性武器比起來,矢量波武器不管是輸出還是視覺效果都相差甚遠,說“毫不起眼”都不嫌過份。然而並不是什麼任務都非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可,大多數時候,經濟實用的精確打擊更被人們所青睞。能繞開一切物理防禦手段,對敵軍致命要害實施精準一擊的矢量波武器恰恰就是一種能以最小能耗實現最大戰果的精確打擊武器。
矢量波是與橫波的電磁波、赫茲波(herz .wave)不同的波,是縱波所有的電、磁、重力的矢量要素一體化後形成的。在時間刻度上,標量波是朝時間前進方向延伸的波。於1890年由著名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發現了與赫茲波不同的縱波-特斯拉波(Tesla wave)。美國火箭工程學家托瑪斯·潘艾丁(Thomas .Bearden)正式命名並建立理論。應用這一理論的武器便是矢量波武器(都市傳說中,大魔術師特斯拉應用矢量波練成陣在通古斯卡引發大爆炸,也有傳聞蘇聯解體前未能落實的末日兵器中也有矢量波武器……)。
矢量波武器基本原理是利用空間伸縮的波長在特定空間坐標——通常是目標內部——直接生成能量,越過一切物理防禦手段,從內部摧毀目標。
麵對攻擊滿載能源和武器彈藥、有著完備防禦的戰艦,又或是懸浮在真空宇宙裏的宇宙殖民地衛星,沒有哪種武器能比矢量波武器更經濟適用的了。
更何況所謂“威力不足”是和耀斑炮之類連類地行星都能打穿給你看的超級武器進行對比後的結論,其實隻要輸出功率管夠,在某些特定位置,比如大陸板塊連接的脆弱地帶引發破壞,製造出大陸漂移、板塊沉入熔岩之海、全球氣候暴走、生物大滅絕之類的事情還是很輕鬆的。
至於城鎮規模的固定目標,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沒有任何前兆。
整個敦刻爾克瞬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球形熔爐,金屬、海水、砂礫、大地、人體瞬間被置於熔爐的中心,熔岩和熔化的金屬攪合在一起翻騰,火藥與水蒸氣一起掀起爆炸的颶風,不知曾經是什麼的灰燼被卷入彌漫著煙火和惡臭的天空,俯瞰著下方已經沒有半個活人的焦熱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