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王國的毀滅(三)(1 / 2)

占領呂德斯有著多重意義,經濟上的、政治上的、戰略上的,某種程度上對呂德斯的把控程度甚至會影響今後的國際政治走向。

查理曼的覆滅以及戰後的分割占領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查理曼人喜歡也好,痛恨也好,這個結局都不會因為他們的感情而改變。可即便如此,查理曼人的民族自尊心並沒有隨著國家一起倒下,對舊體製的懷念還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此期間,誰能占據呂德斯,相當程度上就會被視為“正統”。就算是一個傀儡政權或者幹脆就是外國占領軍當局,隻要占據首都,最起碼會被民眾當成“掌握權力的強者”。

可如果把這個政治經濟的中心如同查理曼的國土一般,徹底分裂成三部分,那會發生什麼事情?

結論很簡單,查理曼將徹底被分裂,不論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就連意識形態和骨肉親情也是。

三個各懷鬼胎、彼此防備的國家在占領共同的敵國之時,也意味著基於共同敵人而建立起來的同盟開始走向終結——或許雙方未必就一定會走上敵對的道路,或許會有一種全新的關係來取代,但毫無疑問,同盟已經不複存在,曾經有過的最低限度信任也已蕩然無存。接下來,一道將查理曼乃至整個世界一分為三的鐵幕即將落下。三個帝國主義國家將想方設法以這樣那樣的方式鞏固自己的控製,同時將自己的影響力滲透到其它國家的控製區。

當然,這種競爭並不會以暴力為主,在獨裁官的強大武力威懾下,沒人敢嚐試用暴力手段改變實際控製線。哪怕隻是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大家也會和和氣氣的展開競爭。

既然不會采取暴力手段,可用的競爭手段就隻剩一種,即將自己的轄區建設成向其它勢力展現優越性的“櫥窗”,以經濟建設成果來為自己的製度背書,吸引更多的人來認同自己,進而在未來可能的查理曼重新獨立甚至統一的進程中贏得話語權。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向其它國家的國民灌輸意識形態,不費一槍一彈就讓對手不戰而亡。

沒錯,這就是冷戰。沒有槍炮轟鳴,沒有流血死亡,就連軍備競賽都變得“溫和”許多。可這毫無疑問是三大強國之間展開的冷戰,而三足鼎立的對抗思維必然會從無形的、精神層麵的壁壘化為物質上的“牆”。

從一開始,李林提出分割占領查理曼及呂德斯的提案時,他就料定最終阿爾比昂和公國方麵最終一定會把實際控製線變成類似柏林牆那樣的東西——一個人為劃定的生命禁區,一夜之間用高牆、電網、探照燈、警衛、警犬、報警器、地雷、狙擊手、自動射擊裝置使無數家庭骨肉分離,整個查理曼民族曆史中最為屈辱和悲哀的事件。但他並不打算阻止,還要在暗地裏積極推動事態朝那個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