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恩格斯在其著作《暴力在曆史中的作用》中為德意誌統一列出一個單獨篇幅,用大量文字、典故、曆史知識來辯證德意誌統一過程中發生的種種。其核心辯題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說的“在這裏,我們將會清晰的看到,為什麼鐵與血的政策必然得到成功,為什麼它最終必然破產。”
這段精準的預見被後來的曆史所證明。無論後人如何假設腓特烈三世不英年早逝,威廉二世不去發瘋拉仇恨,推論出德意誌帝國可能就此轉入議會立憲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乃至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由此可以避免的結論。事實上隻要新興的德意誌帝國不想陷入經濟危機導致自我毀滅,就必須確保海外的資源來源和商品傾銷地,可如此一來與老牌列強國家的碰撞便不可避免。矛盾不斷積累的過程中,極端民族主義、普魯士和德意誌傳統的專製主義、****必然會在輿論中占據上風,再次用“鐵和血”來清算所有矛盾的呼聲必然會在某個時間點席卷全國,最終裹挾著整個國家乃至世界走向戰爭的深淵。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同樣以“鐵和血”崛起獨立的亞爾夫海姆。
亞爾夫海姆同樣是在夾縫中崛起,崛起的過程中同樣充滿專製和軍事主義色彩。但不同於崛起之後尚能勉強左右逢源一段時日的德意誌,亞爾夫海姆在崛起的那一瞬間就被敵視、憎恨、懷疑的目光所包圍。這些敵對目光有來自地緣戰略平衡現實考量的,有來自國仇家恨的,有宗教信仰上的,還有來自於種族差異的。所幸的是,精靈們有一位強大到足以毀滅世界的領導者,這才沒有早早遭受來自各方的夾殺而滅亡。
但是敵對的種子已經埋下,某一天必然迎來全麵攤牌的時刻,這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在決定一切的諸神黃昏到來前,亞爾夫海姆必須維持和平,直到一切準備就緒為止。在此之前,有必要時不時的秀秀軍事力量,讓總是不安分的諸國和反抗勢力時刻保持頭腦冷靜。
閱兵式正是一個可以盡情秀肌肉的平台。漂亮的製服、整齊劃一的隊列與動作、劃時代的先進武器——通過這些營造出勢不可擋的鋼鐵集團的印象,進而讓觀眾切實意識到這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與之相比,登基儀式並不突出武力威懾,但繁瑣的儀式和盛大的規模,正是凸顯君權神授和皇帝權威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手段。或許有人會說及時沒有這些世俗的儀式,也沒人腦殘到想要跳出來挑戰李林的權威。然而在那些以“曆史悠久、血統純正”自居的大國貴族、王族眼裏,不管如何強調自己是承襲千年前的舊吉爾曼尼亞王國,馬上就要更名神聖吉爾曼尼亞帝國的亞爾夫海姆終究隻是個新興的暴發戶國家。這個既不神聖(大家都不待見,領導者也不曾受過塗油禮),也不吉爾曼尼亞(並未完全承襲舊王國領土和血統)的帝國根本沒有所謂的權威可言。
為了讓諸國調整一下不合時宜的傲嬌心態,一場凸顯帝國與皇帝權威的加冕典禮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