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就來試探一下吧。
“如果真有魔法師混雜在裏麵,差不多也該感到周遭正在發生的異常現象了。他一定會思考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不是帝國方麵察覺到了什麼,這個聚會是不是一個陷阱。接著就該考慮是不是該在瑪那完全消失前采取行動,或者幹脆撤退了。”
馬赫悠然說著,視線瞥向一旁偽裝成旅遊大巴的監控車,裏麵的操作員正在監視著別墅群的動靜,不管是瑪那的異常流動還是人員的進出,全都在他們的監視之下。在監控車後麵跟著好幾輛真正的大巴,不過裏麵可不是什麼觀光遊客,而是全副武裝的軍人。一旦確認目標,就輪到他們上場了。
“這可是一場耐力賽,沉不住氣的那一方會輸。”
馬赫長長吐出一口氣,藍色眼睛再次回到艾潘妮的身上。
魔法的基礎是瑪那,沒有瑪那,或是無法與瑪那產生聯係共鳴,不能將瑪那收集到自己身邊,變成‘自己的東西’,便無法組成所謂的魔法術式回路。而且就跟電力及化石燃料等能源一樣,越是能夠收集到大量瑪那,就越有機會使出規模龐大的魔法。這就表示即便是使用同一項魔法,但收集的瑪那份量越多,發揮出強大效果的概率就越大。
以上是魔法基礎中的基礎,在此前的戰爭中,帝國正是通過散布特殊的幹擾粒子,妨礙魔法師與瑪那之間的共鳴,從而成功將魔法對戰爭的影響削弱到最小,才能成功讓戰爭按照自己的步調進行。在所有人的認知裏,對付魔法師似乎就少不了幹擾粒子。
所以現在瑪那的異常狀態,是散布幹擾粒子,不斷提升濃度的結果?
並不是這樣。
幹擾粒子固然能阻隔魔法師和瑪那之間的聯係,可幹擾粒子的效果太好,一下子就會讓魔法師察覺,這樣一來不但無法營造出馬赫需要的“對手每分每秒都在積累焦慮”的狀態,無法把對手一點點逼到走投無路,做出錯誤判斷。更要命的是會幹擾艾潘妮的感應能力,很難感應魔法師的特殊腦波圖形。
是故,此次作戰中使用的是名為“紡輪”的術式,如同通過旋轉紡車紡輪來控製紗線一樣,收集處於中立狀態的瑪那能量,加以獨占,導致置身術式有效範圍內的其他魔法師無法施展魔法。與效果立竿見影的幹擾粒子相比,“紡輪”見效速度較慢,容易控製節奏,而且不會幹擾艾潘妮的感應能力,是將藏身青年團員之中的魔法師熏出來的最佳辦法。
“再過十五分鍾,半徑五百公尺內的瑪那都將收集完畢,如果對麵不是個遲鈍透頂的傻瓜,差不多也該察覺到異常了吧。接下來他會做什麼呢?趁著瑪那還沒全部被卷走,慌慌張張的將瑪那聚集在身邊?還是瞅準機會溜走?不……這些都是最蠢的選擇,一下子就會暴露自己不說。連敵方究竟有多少人都不得而知。即便勉強處理掉一兩個對手,可一旦最後被逼入絕境、遭到團團包圍之際,又落入完全無法使用魔法的窘況,那就真的欲哭無淚了。真正有腦子的聰明人才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換做是我,一定會耐著性子待在人群裏,等著對手上門,然後見招拆招。也就是說——”
拉了拉外套下擺,馬赫戴上禮帽,有氣無力的說到:
“不管怎麼樣,鬥智也好,鬥力也好,十五分鍾後免不了一場短兵相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