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團”的出現,意味著一再被刷新版本的戰爭又一次迎來了全新的變革,而且還是一次極為深刻、重新定義戰爭性質的變革。
不畏死亡、不知疲倦、不知痛苦和饑餓為何物,無窮無盡,永遠一往無前的不死身士兵——以血肉之軀去對抗這樣的亡靈大軍,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活活拖垮、熬幹。相比需要至少十幾年才能進入適合服役年齡,最終是否適合戰場還尚未可知。“軍團”卻從一開始就是應對總體戰、消耗戰需求而誕生的完成品,一走下生產線就能投入作戰,且安裝有人工智能的“軍團”在完成的那一刻就擁有堪比甚至淩駕老牌部隊的戰鬥力。比消耗戰,“軍團”必然會獲得最終勝利。
光這樣就足夠讓很多人為之膽寒,如今更進一步強化升級成具備自主思考學習能力,且能夠自主構築、釋放魔法術式的新型號。可以預見,一旦這種東西投入批量生產裝備,諸國及各種地下組織要承受多麼巨大的壓力。一旦那場必然到來的戰爭爆發,最多三個月,諸國軍隊就會被消耗到難以為繼的程度,大約半年到一個月左右,所有反帝國勢力都會被壓製,一年之後帝國將征服整個世界。
這絕不是誇張,也不是為了遮掩失敗去誇大敵人的實力。任何一個正麵與“軍團”對峙過,從永無止盡的鋼鐵海嘯的衝刷下活下來的人都會說出相同的話語。
那是等同天災般的夢魘,是沒有人可以幸存下來的煉獄。
必須在此破壞這個怪物——
如果可以,“夜鶯”當然會這麼想,並且付諸實施。可她就連產生這種想法的餘裕都沒有。
“夜鶯”擅長的術式是“崩壞”,屬於“專門對付魔法使用者的特化型戰鬥魔法師”,從屬性上講,應該把眼前這台能夠釋放魔法的機體克製得死死的才是。然而現實卻呈現出截然相反的狀況——最開始幾分鍾還能打得有來有往,時間拖得越長,“沙拉曼達”的優勢就越明顯,戰鬥進行到15分鍾時,戰鬥已經演變成“沙拉曼達”單方麵壓製“夜鶯”,“夜鶯”除了被動防禦,完全沒有還手之力。
雙方的基礎能力數值固然不在一個水平上,高強度的持續戰鬥又對人類特別不利,但這些隻是部分原因。
“夜鶯”的身體早已經過強化係術式增幅,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她也清楚遇上這類戰鬥時該如何應對,正常情況下她其實有很大概率是能夠脫身的,在特定情況下甚至還能反殺對手。
現如今導致她無法及時脫身的,是敵機異乎尋常的適應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此前的“軍團”也具有學習和適應能力,但比起活生生的人類,人工智能在遭遇突發狀況下的反應總是會慢上一拍。這是因為他們隻會在已有的戰術範本和驗算法則中尋求最優解,一旦遭遇戰術範本之外的狀況就沒轍了,一直要到中央計算網絡更新戰術範本,他們才能做出有效應對。用通俗易懂的說法來解釋,就是這個階段的人工智能隻能算是一群應用題做得還可以的小學生。
眼前這台機體在戰鬥開始階段還表現出類似的機械特征,可是在和“夜鶯”交戰後,這台機體卻一再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應變能力,不用等待數據傳輸、研究檢討對策、下載更新戰術範本等等流程,直接在現場就擬定出對策,在實戰中嚐試並且改進。更進一步仔細觀察和研究對手的動作,分析其行為模式,擬定針對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