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繼續提升處理能力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
答案就是眼前這一幕,主動防禦式流體裝甲。
不是被動承受攻擊,而是像近防炮攔截導彈一樣,在對方的攻擊進入有效殺傷範圍前就把它打下來。
從“沙拉曼達II”表麵分離出來的流體金屬一邊延展,一邊以超音速流動,猶如發絲般纖細的流體金屬絲同時兼具鋒利和韌性,編織出絕對致命的防禦圈,任何進入以機體本體為中心展開的半徑三百公尺至二百五十公尺的球形區域的物體都會遭到以四至五倍音速劈砍過來的流體金屬絲的狙擊,不要說是導彈、火箭彈,就算是“石斛蘭”表麵的複合裝甲都承受不了這種斬擊。
或許有人會問,不是還有粒子炮嗎?導彈穿不過去,總不見得粒子束也會被劈開吧?那可是瞬間能將幾公尺厚的金屬汽化的高溫粒子束,頭發絲一樣細的流體金屬還沒碰到就會蒸發吧。
誠然,這是正確的見解。
隻針對流體金屬防禦圈的話,這真的是無比正確的見解。
實際上法夫娜一直沒有停止用粒子束和雷擊術式進行攻擊,可“沙拉曼達II”依然毫發無傷。
其原因就在於第二層防禦——新型感應兵器張開的紅色磷光。不管是粒子束還是雷擊,一撞上薄霧般的紅色磷光就會被彈開,根本碰不到對方。
雙重防護,再加上高機動性,要想打下“沙拉曼達II”,簡直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相對的,麵對重武裝重防護的“石斛蘭”,“沙拉曼達II”也缺少能夠一擊製勝的手段。電磁炮無法穿透“歎息之牆”和複合裝甲,近距離的白刃戰或許有機會,但見識過對方操控雷擊能力的“沙拉曼達II”也很忌憚對方不顧自身安危,在近距離釋放強力雷擊術式。自身的抗電磁脈衝措施麵對前麵那幾發強力雷擊時,是否能有效發揮作用,人工智能也無法給出確實的回答。
於是情況就這麼僵住了,雙方有來有往,但都無法打開局麵,隻能不斷重複著幾近無聊的攻防。
站在旁觀者的立場上,或許會對僵持狀態感到焦躁不耐,但在生死邊緣起舞的交戰雙方卻清楚,打破僵局的契機馬上就要來了。
“沙拉曼達II”在仔細的計算核對“石斛蘭”的導彈、火箭彈的彈藥存量,它很清楚,在這種高強度的攻防戰中,根本做不到節省彈藥量。“石斛蘭”雖然號稱“移動彈藥庫”、“裝滿爆炸物的大冰箱”,但它的實體彈藥存量終究是有限的,一旦打完存貨,根本不可能在戰鬥中進行補給,那時候就是它的機會。
法夫娜同樣清楚這一點,而且她還清楚,對“沙拉曼達II”而言,最優先的任務是攔截、消滅搭載電磁脈衝發生器的飛行船。打爆“石斛蘭”隻是順帶的。距離呂德斯越來越近,留給“沙拉曼達II”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一旦發現機會,它一定會不顧一切的撲上來。到那時,她一定會給這隻煩人的蟲子一個大驚喜。
懷抱著覺悟和算計,兩架機體迎來了期盼已久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