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冰風森林(十二)(2 / 2)

“這打的是什麼仗!”

安東諾夫軍士吐了口唾沫,滿心的邪火無處發泄,有好幾次軍士想一腳把眼前的箱子和滿臉無辜的補給分隊士兵給踹飛。最後總算軍士抑製住了情緒,揮揮手讓補給分隊帶著那一車炮筒潤滑油和清洗棒走人。

等到補給分隊的馬車從視野消失,軍士跺跺腳,仰天長出了一口氣。

軍士從來不是樂觀主義者,也不是失敗主義者,但此時此刻他真的感到非常不安。

不是老兵的直覺那種近乎迷信的東西,純粹隻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經驗外加一點感覺——不順利的開局和進軍開始後的種種問題給軍士的心頭投下了不吉利的陰霾。

從邊界到拉普蘭軍的築壘防禦地帶最近的距離隻有二十五公裏,和平時期一個步兵營隻需要一天的強行軍就能趕到,坐火車的話連卸載裝備和士兵的時間也算進去,撐死也就是三個小時的事情。可如今四個步兵師走了快一天了,才走出了可憐的十五公裏……

行軍計劃的不順遂勉強還在可接受範圍內,給拉普蘭人多出一整天的時間來做準備,也許會造成一些影響甚至是麻煩,但人力資源和裝備數量、性能上的差距不可能靠一天的時間彌補。在公國軍強大的攻勢麵前,拉普蘭的抵抗最終必然會被粉碎,就像被鐵錘砸碎的核桃一樣。

但這裏有一個前提,即後勤必須給力。

空有大炮卻沒有炮彈,士兵們滿腔熱血卻填不飽肚子——就是軍神再世,要想指揮這樣的部隊奪取勝利,也隻能靠祈禱母神降下奇跡了。

偏偏公國軍正在遭遇後勤混亂無力的困窘與陣痛。

後勤係統的混亂既有來自外部因素,如道路擁擠、泥濘等等,更有自身內部的因素,如組織結構不合理、官僚主義、人員專業素質不足、管理混亂、程序作業執行不徹底等等。當內外因素相互結合,整個係統頓時成了一團,要不是還有一群足夠優秀且責任心充足的基層,公國後勤係統很可能開戰第一天就徹底崩潰了。

但就算基層超常發揮,上層係統特別是下指令和傳輸指令的部門出狀況,依然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最常見的是弄錯部隊番號和補給種類、數量,這類失誤占了總體投訴的百分之七十五。譬如安東諾夫軍士本應得到的是步槍槍油,結果補給分隊送來的卻是應該給後麵的炮兵的炮筒油。又譬如某個炮兵部隊申請的是炮彈,結果送來的是成箱的“生命之水”……當然,炮兵們是絕不會退貨的。

這還算是比較淺顯的問題,更隱蔽也更嚴重的問題來自於新配發的槍械。設計師們基於方便後勤管理的目標,試圖實現步兵武器——主要是槍械——家族化和通用化。機槍、衝鋒槍、步槍、航空機槍、車載機槍等等,除手槍之外的所有槍械口徑全部統一為6.5㎜口徑,部分零件規格也設計為可以在不同槍械上通用互換。他們的初衷是好的,從設計細節和紙麵性能上來說也無可挑剔,可一從圖紙和試驗場走入部隊就變成了災難。

這裏先不說因為加工工藝不過關造成的槍械質量飽受詬病的問題,最讓一線士兵們吐槽和無奈的是因為都是6.5㎜口徑,因此經常把機槍彈和步槍彈搞混。要是機槍連拿到了步槍彈還好,命中率雖然慘不忍睹,好歹能正常擊發,要是機槍手的“生命之水”配給管夠,信仰足夠堅定,命中率還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可要是步槍手拿到了機槍彈,那就隻能看著明顯比步槍彈長出一截,怎麼都塞不進彈匣的機槍彈運氣了。

遇上這種倒黴事的大兵們總是會抱怨天才的設計師老爺們為啥不把機槍彈和步槍彈統一成一種規格,這樣就算子彈分發錯誤也不會影響打仗。所幸他們隻是基層小兵,這樣的抱怨不會被設計師老爺們聽到,否則那群腦洞大開的家夥一定會著手將想法變成現實。到那時候,公國軍士兵將有幸體驗一把舊日本陸軍士兵使用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即“歪把子”)的酸爽。

一想到今後還要靠這樣混亂至極的後勤係統打仗,軍士的腦仁都疼了。

軍士應該慶幸的是,頭疼的不光是他一個,整個前線都在頭疼,其中最頭疼的是第七集團軍司令雅科夫列夫一級上將。麵對攤在眼前一封封措辭嚴厲的詢問和來自各個部隊的訴苦、抱怨、請求,一級上將豈止頭疼,全身上下的神經和肌肉都快絞成爛抹布了。